药不能停,走下神坛的阿司匹林依然豪横

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年,阿司匹林由德国拜耳公司原创合成,两年后上市。不同于现在大多数的西药,它分子结构非常简单,合成成本极其低廉。

早在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生成的减少有关。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阿司匹林于年上市,近年来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平地一声雷:阿司匹林“并无益处”

在今年8月5日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上,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分别报告了两项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对于尚未出现心血管疾病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来说,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其预防作用并不足以抵消其带来的副作用。论文分别发表在了《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ESC,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心血管学术会议

牛津大学的实验对象是1.5万名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实验显示,在超过7年的实验时间里,阿司匹林仅将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1%,但是却将发生大出血概率提高了9%。

另一项哈佛大学主持的实验覆盖了名志愿者。在长达1年的随访中,相比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只让心肌梗死、中风、心血管原因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下降了4%,影响微乎其微。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上。

▲两项研究成果已被各大国外媒体报道

这样的研究结果,被一些媒体人曲解,以至于写出这样刷遍朋友圈、夺人眼球的标题:“走下神坛的阿司匹林:一个长达40年的错误”。文中写道:“阿司匹林非但无法提供安全有效的保护,还可能导致肠道和颅内出血、溃疡、肾功能衰竭、失明等。”我国约有.9亿心脑血管病患者,可想而知,多少人因为这篇报道忧心忡忡!对阿司匹林望而却步的患者骤然增多。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关于阿司匹林的那些疑惑。

明确两个概念

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要做到三点:

A.注重合理饮食,日常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以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高的果蔬为主,例如豆类制品能够帮助减少胆固醇的合成,有利于胆酸的排出,鱿鱼中的EPA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

B.进行适当锻炼,预防冠心病应坚持运动,现行指南推荐每周运动5天,每天适度运动30分钟,规律运动不仅能够独立的降低冠心病的风险,还能预防高血脂、高血压的发生。

C.提高保健意识,重视定期体检,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以及情绪激动,保证充分的休息,打开眼界,放松心情,遇事勿过度紧张。

二级预防,它就针对有脑卒中的症状,或者已经得了脑卒中的这个患者来说的,二级预防它的治疗目的,就是预防脑卒中再次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冠心病患者平时要注意自身疾病的特点,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一些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脑血管,防止血液凝固的药物,医院心血管科复诊,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指导。

B.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可引发冠心病的相关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等,尽可能消除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终生控制,排除并发症隐患。

C.掌握自我急救知识,冠心病患者应该自发学习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冠脉事件的急救知识,提高自我救治的能力,比如心绞痛发作或出现心梗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

阿司匹林的二级预防以及高危患者的一级预防地位不可动摇

阿司匹林究竟要不要吃?

阿司匹林有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我们临床用与预防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心脏支架植入手术后的血栓形成、脑梗塞等疾病。

不管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还是治疗发烧、止痛、关节炎。都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反应,只是治疗心脑血管的时候因为剂量小,副作用也小,长期服用都有可能造成胃肠道出血或溃疡。阿司匹林还会造成耳鸣、听力下降、肝脏、肾脏的损伤,阿司匹林因抗血小板聚集,影响凝血功能,以上副作用停药后基本可回复。

只要你存在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静脉炎等容易造成血栓的危险因素,那么阿司匹林的利比弊大。

临床医生应规范使用阿司匹林

我国是心血管疾病大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人群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作用,不“因噎废食”,不因一两个研究的结果得出片面的结论,方能更好控制疾病流行。

首先,规范评估。在应用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评估。如果风险评估过低(10%),则用药风险大于获益,不建议启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第二,规范筛查。评估高出血风险人群。中国是消化道疾病大国,基于我国国情,筛查出哪些患者属出血高风险人群、评估哪些应该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哪些患者应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处理,对于提高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获益/风险比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规范应用。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机制很清楚,如果将市面上所有剂型的阿司匹林不加区别地推荐给患者,则可能增加患者用药后出血风险。

低碳出行点击

移动商务,会所房车,天地之间的健康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zy/9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