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的结合,医院的大力支持与安排下,于年2月23日来到医院开始为期六个月的临床实践。医院统筹下,安排我在骨科和心内科分别进修三个月。
医院分批组织医院的院史馆,医院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
图1医院图2参观院史馆医院骨科病房共分三个病区,我所进修的骨一病区主要收治骨肿瘤和髋、膝关节疾病的患者。骨一病区设置有固定床位35张,6张加床(主要为化疗患者准备),共41张床位。医疗分为两大组,肿瘤和关节,护理工作也根据肿瘤和关节分为两大组,同时按照责任制分为六个小组,责任护士负责6-8位患者的全部护理工作,包括入院评估、在院治疗、基础与专业护理,并根据病情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在医院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学习到了很多,现将所学分享给大家:
(一)骨肿瘤的相关护理--静脉输液岗
在骨一进修的这两个月多月中,收住入院的骨肿瘤患者最小年龄只有7岁,骨肿瘤的发病呈现低龄化,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不断上升,年龄越小恶化的程度越高。骨肿瘤对患者运动情况及均有着严重影响,会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病理性骨折,畸形,压迫症状等恶劣并发症,恶性肿瘤后期预后较差。目前骨肿瘤的发病原因暂未找到,骨肿瘤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放化疗以及手术治疗。
对于需要化疗的骨肿瘤患者,骨科的护理老师们有两个方面的护理措施做的特别到位:1、心理护理:主动跟患者沟通,向骨肿瘤患者列举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使得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来接受治疗、配合治疗,并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2、静脉输液港的维护: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刺激性偏大,而且输液外渗情况发生率较高,对于长时间化疗患者需开通静脉通路,而PICC、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率较高,医院绝大部分肿瘤患者都选择植入式静脉输液。因为PICC虽然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性,但其诱发静脉炎、置管局部感染的机率较高,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属于直入皮下常规置管静脉输液装置,可减低局部感染率、静脉炎以及导管移位等情况,而且底座固定在胸壁,不易拔出。此外,由于化疗患者治疗时间长,静脉留置时间长,相关护理操作较为简单,更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不易产生较大影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每月只需维护1次,无需换药,而且管路维护时间较短,操作过程较为简单。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骨肿瘤患者,骨一护士在护理伤口方面做得非常细致,因为骨肿瘤切除术后伤口较大,术后空腔大,腔内可能积液,易引起感染,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因此,术后有效的切口引流可减少伤口腔内的血液、降低血肿以及促进组织间的闭合贴附与促进伤口的愈合等重要的作用。责任护士需密切观察伤口的出血量和渗出量,注意伤口是否肿胀,防止大量的积血缠绕在伤口中,影响伤口的愈合。
图3股骨远端肿瘤切除术后金属假体置换图4患者PICC置管图5植入式静脉输液管(二)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骨一病区的关节组收治最多的患者是大关节损伤的患者,比如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在我进修的两个月多月,年纪最大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是97岁的高龄老人。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主要原因包括老年人由于钙流失导致骨强度下降,致使股骨颈骨质变脆弱。同时老年人髋关节周围的肌群功能减退造成协调性差,老年人在不小心滑倒时,均有可能造成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髋部疼痛,无法站立及行走,对老人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用模拟人体结构的生物材料替代与重建病损的髋关节,以达到缓解症状、消除疼痛,恢复和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目的。而手术后的功能锻炼至关重要。术后患者的康复锻炼由专业的康复师床边指导。训练的大致过程是手术当天进行患肢各关节被动活动和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手术后2-3日拔除引流管后扶助步器下地行走髋、膝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伸膝训练;手术后4-10日是生活能力训练,主要是练习从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的转移训练及行走训练。一般每天2次。
图6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
骨科一病区是骨科三个病区中收治患者病情最重,床位周转率最快的一个,可想而知护理工作量也是最大的,但护理质量没有因为繁重复杂的工作而下降,还一直是优质护理病房,我想这离不开科室所有护理老师们的团结协作,这也是除了理论与实践外,我在她们身上学习到的。
在医院忙碌的工作中,还有幸参加了一些院级的业务学习,其中新职工的沟通竞赛让我受益颇多。比赛设置了收治新入院、发药、健康教育、巡视等任务,考查新护士们语言表达、现场应变等能力。有的选手被突发情况吓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有的则只顾自己表达却忽视了倾听患者的需求,最后一名优秀的参赛者娴熟自然地化冲突为和谐,展现出过硬的综合素质。作为护理教师,培养护生良好的沟通能力我还需要不断努力!
图7业务学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