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简称INS指南)将°安全输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指南一再强调,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应提高「安全输注」意识,以实现最佳实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从临床护士比较困惑的几个方面(如穿刺部位选择、输液工具选择及导管维护),来谈谈儿科静脉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1外周静脉:如何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玛小护的困惑
外周静脉穿刺部位选择,从学校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选择静脉要先远端后近端,注意保护静脉」。而INS指南主张「选择前臂部位进行留置」,这一点让临床护士感到很困惑。
解释原因
选择前臂部位进行留置,主要是因为前臂静脉相对粗大平直易于固定,可以延长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有助于自我护理,防止意外脱管和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对于儿童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部位又该如何选择?
标准指出
应选择可以满足全程治疗的静脉,考虑手部、前臂以及腋窝以下的上臂部位的静脉。避免失败率较高的肘前区域。(避免肘前区域,主要是考虑到小儿肘部因弯曲,不易固定,保留时间短。)
婴幼儿还可选择头皮的静脉,不走路时,可选用足部的静脉。(头皮静脉可以选择,但不宜首选,特别需注意不能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
避免手或手指,小婴儿避免吮吸的拇指/手指。
特别提到婴幼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治疗后,锁骨下动脉的血流可能会减少,应该避免使用右臂的静脉。
备注:先心经典BT分流、中心分流手术会造成右锁骨下动脉血流减少;主动脉缩窄需要做锁骨下动脉反转术会阻断锁骨下动脉对上肢的供血。房缺室缺等手术不受影响。
其中,对于所有患者(包括儿童),应避免选择手腕内侧面,因其会增加穿刺的疼痛感,且可能对神经造成伤害。
2
输液工具:优质的留置针导管材质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玛小护的困惑
静脉炎、渗出/外渗是外周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常常影响着留置针的使用时间。让护士们深感困惑的另一问题,相同型号、不同品牌的留置针在置管后发生的并发症不同。因此,如何预防并发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一直是临床护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