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微科普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少数病人可引起反应,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

静脉炎的发生原因1

(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按临床表现分型2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静脉炎的分级(INS)3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或不伴有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静脉条索物长度大于1英寸,有脓液流出

静脉炎护理是基础护理学中的知识,静脉炎护理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输液前应充分稀释,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物溢出,静脉使用应有计划,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导管,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2)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可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如同时合并感染,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想要了解最权威,最前沿,最实用的医疗资讯,请扫描下方







































白癜风信息
白癜风的治疗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jz/4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