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年护士资格《专业实务》80个高命中考点——重点整理
1.国际护士节是:5月12日。
2.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办地:医院;中国第一所:广州。
3.现代护理学发展阶段: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4.护理学的任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5.护理学的研究对象:人。
6.护理工作方式:个案护理、功能制护理、小组制护理、责任制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
7.护士素质的内容: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8.护士角色的功能:照顾者、计划者、管理者、咨询者、协调者、教育者、研究者、代言人和保护者。
9.现代护理理论的基本框架:人、环境、健康、护理。
10.人的基本需要:生理方面、社会方面、情感方面、认知方面、精神方面。
11.健康的概念:不仅没有躯体的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
12.护理的概念: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所产生的反应。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4.压力的应对技巧:①减少压力的刺激;②正确认识、评价压力;③减少压力反应;④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15.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促进和恢复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工作方法。护理程序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且具有决策反馈功能的过程。
16.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17.资料的分类:主观资料、客观资料。
18.交谈法:①交谈方式:正式交谈、非正式交谈;②提问方式:开放式、封闭式。
19.NANDA确立的护理诊断由名称、定义、诊断依据、相关因素四个部分组成。
20.排序原则:①首优问题;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③护理对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④分析护理诊断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应先解决问题产生的原因,再考虑由此产生的结果;⑥不要忽视潜在的护理问题。
21.医院的任务: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
22.抢救物品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23.急救物品完好率要求达到%。
24.急救过程中医生未到,护士应做的:测量血压、给氧、吸痰、配血、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25.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凡口头医嘱必须向医生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再执行,抢救完毕后,请医生及时补写医嘱和处方。急诊病人观察时间一般为3~7天。
26.病区的物理环境:整洁、安静(白天病区的噪声强度应控制在35~40dB)(医护人员应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舒适(一般病室的温度为18~22C,新生儿及老年病室为22~24C)(相对湿度为50%~60%)(每次通风时间为30min)。
27.特殊病人需留陪护人员,以便询问病人病史。
28.平车以大轮端为头端。
29.卧位分为:主动、被动、被迫。
30.半坐卧位适用范围:①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的病人,可减少局部出血;②心肺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病人,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③腹腔、盆腔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可松弛腹肌,减轻腹耶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增进舒适感,有利于切口的愈合;④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有利于病人向站立过渡,使其有一个适应过程。
31.头低足高位适用范围:①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②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③妊娠时胎膜早破,可防止脐带脱垂;④下肢骨折牵引时,可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32.头高足低位适用范围:①颈椎骨折的病人作颅骨牵引时,作为反作用力;②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③颅脑手术的病人。
33.约束带:①宽绷带约束(常用于固定手腕和踝部);②肩部约束带(用于固定肩部,限制病人坐起);③膝部约束带(用于固定膝部,限制病人下肢活动);④尼龙裆约束带(可用于固定手腕,上臂、膝部、踝部)。
34.医院感染:指病人,探视者、医院活动期间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干扰或疾病。
35.清洁:清除物体表面的一切污秽,以去除和减少微生物。
36.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法。
37.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进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38.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7天;无菌持物钳和浸泡容器每周灭菌2次,干置的容器及持物钳应4~8小时更换一次。无菌容器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已打开的无菌溶液,如未污染,可保存24小时。打开的无菌包,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在未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24小时。无菌盘不宜放置过久,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
39.常用的漱口液有:碳酸氢钠溶液、醋酸溶液、甲硝唑溶液。
40.洗发的水温在40~45℃。
41.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缺损和坏死。压疮的力学因素: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三者共同作用。
42.压疮的好发部位:①仰卧位:枕骨粗隆、肩肿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部;②侧卧位:耳廓、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处;③俯卧位:耳廓、面颊部、女性乳房、膝部;④坐卧位:坐骨结节。
43.压疮的分期:淤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溃疡期。
44.成人正常体温值:腋温:36.0~37.0°C;口温:36.3~ 37.2°C;肛温:36.5~37.7°C。
45.发热过程:①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有骤升和渐升两种方式;②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③退热期: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调节水平恢复至正常。
46.异常脉搏:①脉率异常(速脉与缓脉);②节律异常(间歇脉与绌脉);③强弱异常(洪脉、丝脉、交替脉、奇脉、水冲脉);④动脉壁异常。
47.声音异常(蝉鸣样呼吸、鼾声呼吸)。
48.影响血压的因素:①袖带过宽,袖带过窄;②袖带过紧,袖带过松;③肱动脉高于或低于心脏水平;④视线低于或高于汞柱。
49.医院饮食分类: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
50.确定胃管在胃内的三种方法:①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②将听诊器放于胃部,用注射器从胃管末端快速注入10ml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③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无气体逸出。
51.出入液量的记录内容:①摄入量: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②排出量:尿量、粪便量、其他排出量。
52.尿量:①多尿:24h尿量超过ml者,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②少尿:24h尿量少于m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常见于心、肾疾病和休克;③无尿:24h尿量少于m或12h内无尿者,常见于严重休克和急性肾衰竭。
53.尿的颜色分为:血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脓尿、乳糜尿。
54.灌肠注意事项:消化道出血、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灌肠;肝性脑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灌肠时病人如有便意或腹胀时,应嘱病人做深呼吸以减轻不适。
55.安全用药的原则:根据医嘱给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安全正确给药。
56.注射原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防交叉感染、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头、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药液应现用现配、注射前排尽空气、注射前检查回血、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57.注射原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防交叉感染、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头、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药液应现用现配、注射前排尽空气、注射前检查回血、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58.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仅发生于用药人群中的少数、很小剂量即可发生过敏反应、与正常药理反应或毒性无关、一般发生于再次用药过程中、过敏的发生于体质因素有关。
59.青霉素物过敏反应的特点:仅发生于用药人群中的少数、很小剂量即可发生过敏反应、与正常药理反应或毒性无关、一般发生于再次用药过程中、过敏的发生于体质因素有关。
60.青霉素试验液每ml含青霉素G~U,用等渗盐水作为稀释液,注入4m稀释。
61.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一卧二肾三氧四药物(激素、升压、纠酸、抗组胺)五病情。
62.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则。静脉输液的目的: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供给热能,促进组织修复、输入药物,治疗疾病、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液,改善微循环。
63.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已知输入液体总量与计划所用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每分钟滴数=液体总量x点滴系数)/输液时间(min)。
64.输液反应: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65.静脉输血的目的:补充血容量、补充血红蛋白、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补充血浆蛋白、补充抗体、补体。
66.输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大量输血后反应(急性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椽酸钠中毒)、其他反应(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以及因输血传播的疾病)。
67.冷疗的作用:控制炎症扩散、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减轻疼痛、降温。冷疗时间一般为20~30min。
68.冷疗禁忌症:血压循环明显不良、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组织损破裂、对冷过敏者、禁忌冷疗的部位。
69.热疗的作用:促进炎症消散和局限、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减轻疼痛、保暖。
70.热疗禁忌症:急腹症未明诊断前、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时、软组织损伤或扭伤早期、各种脏器内出血时、其他。
71.标本采集原则:遵照医嘱、做好准备、严格查对、正确采集、及时送检。
72.危重病人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灰暗、目光黯淡、憔悴、精神萎靡。重点观察血压。
73.意识状态: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74.危重病人直肠支持性护理:病区观察与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病人安全、加强临床护理、提供心理护理。
75.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即ABC三步骤。口对口呼吸的方法:仰面抬须法、仰面托颈法、双手抬下颊法。定位法:双乳头线与胸骨中线交叉点。按压频率:成人次/分钟。按压深度:成人胸骨下陷4~5cm。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成人为2:30。
76.氧浓度和氧流量换算公式:吸氧浓度%=21+4x氧流量L/min。
77.停用氧气时应现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流量表。单侧鼻导管插入长度,鼻尖至耳垂的2/3。
78.用氧安全: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指针降至5kg/cm2,即不可再用。
79.洗胃的目的:解毒、减轻胃黏膜水肿、为手术或某些检查做准备。酒精中毒超过4h不采用洗胃法。
80.死亡的标准:不可逆的深度昏迷、自发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
1
1
升文课堂为您的学历梦想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