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篇搞懂输液性静脉炎下预防与

在《科普

一篇搞懂输液性静脉炎(上)》中

我们详细介绍了输液性静脉炎的

定义、症状、分级和可能的诱发因素

那么在临床工作中,应如何

预防和处理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呢

请看下面的介绍

▼▼▼

输液性静脉炎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用药顺序

如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化疗药物,应先用诱导液体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方可加入药物,药物输注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使药物不沉积在血管壁,减少刺激。联合用药不增效者应单药应用,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性。

2.合理配置药物

避免配伍禁忌,留意注意事项

准确掌握药物配制浓度、pH值

3.合理选择穿刺血管

应选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部位的静脉。

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穿刺针。

避免多次穿刺。对长期输液的患者,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

4.规范输液无菌操作,预防输液微粒混入药液

从液体配置到输液的整个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程。安瓿开封时微粒极易混入药液,因此在锯安瓿前后均应严格无菌操作,将针头垂直插入安瓿底部抽药,可减少玻璃微粒,同时加药针头不易过大,以减少橡皮微粒。

待溶解药物必须完全溶解,以减少药物结晶微粒。

加强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管理,尽量减少配伍用药数量,以减少微粒污染机会。

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微粒混入。

注意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间,每隔2-3日更换敷贴,肝素帽处使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避免污染。

5.控制液体输入量

对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应尽量控制液体输入量在每日ml以内。

6.重视患者卫生管理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做好陪护人员的指导咨询,经常更换衣被床单,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限制留陪人员,减少感染机会。

输液性静脉炎处理措施

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更换静脉注射部位,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局部注射1%普鲁卡因+地塞米松,或1%利多卡因+2%山莨菪碱。

局部采取50%硫酸镁湿敷,或将硫酸镁与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外敷,每日更换1次,必要时配合聚维酮碘治疗。

局部敷药的同时,可配合红外线照射20-30min,2次/日。

如果发生药液漏至血管外,应立即停止输入,尽量抽出局部渗药,并局部注射1%普鲁卡因/1%利多卡因+5mg地塞米松,并可持续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湿敷50%硫酸镁纱布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ff/5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