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搜集整理了年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真题,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病案一:
病案(例)摘要1:
李某,男,55岁,已婚,工人。年9月26日初诊。
患者长期负重劳动,腰膝酸楚,近2年逐渐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明显肌肉萎缩,不
能久立。现症:肢体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不能久立,腰膝酸软,腿胫大肉渐脱,
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痿证
3
中医证候诊断
肝肾亏损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以肢体痿软无力,双下肢明显肌肉萎缩,不能久立为
主症,诊断为痿证。肢体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不能
久立,腰膝酸软,腿胫大肉渐脱,眩晕耳鸣,舌咽干燥,
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肝肾亏损证。(2分)
2.长期负重,劳役太过,伤及肝肾,肝肾亏虚,阴精不
足,筋脉失养,而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治法
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3
方剂名称
虎潜丸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黄柏9g炙龟板先煎12g知母12g熟地黄15g陈皮9g
白芍15g锁阳12g枸杞子12g干姜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5
病案二:
病案(例)摘要2:
苏某,男,8岁。年12月7日初诊。
患儿2周前出现发热,咳嗽,喘促,诊断为肺炎,经治疗后,现热退,喘止,咳嗽
减轻,咳嗽无力,痰多,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动则汗出,纳呆便溏,舌质淡红,苔薄
白,脉细无力。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肺炎喘嗽
3
中医证候诊断
肺脾气虚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病初以发热,咳嗽、喘促为主症,诊断为肺炎喘嗽。
现热退,咳嗽减轻,咳嗽无力,痰多,面色少华,神疲乏
力,动则汗出,纳呆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
辨证为肺脾气虚证。(2分)
2.肺炎喘嗽后期,肺病及脾,脾虚气弱,导致肺脾两虚。
(2分)
4
中医治法
补肺益气,健脾化痰
3
方剂名称
人参五味子汤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党参6g白术10g茯苓10g五味子6g麦冬10g
法半夏6g橘红10g紫菀10g焦山楂10g甘草3g
三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5
病案三:
病案(例)摘要1:
王某,男,25岁,已婚,农民。年3月5日初诊。
患者居处地较潮湿,7天前劳动后汗出当风,突然出现腰部疼痛,未重视,病情逐渐
加重,遂来诊。现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
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腰痛
3
中医证候诊断
寒湿腰痛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以腰痛为主症,诊断为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
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
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辨证为寒湿腰痛。(2分)
2.因居处地潮湿,加之劳作汗出当风,寒湿闭阻,滞碍
气血,经脉不利,而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治法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3
方剂名称
甘姜苓术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干姜9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9g桂枝9g
杜仲12g苍术12g牛膝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5
病案四:
病案(例)摘要2:
刘某,女,2岁。年10月4日初诊。
患儿为早产儿,自幼食最偏少,1月前因过食油腻而致食欲不振,食最明显减少,多
食后则脘腹饱胀,形体适中,精神可,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厌食
3
中医证候诊断
脾失键运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食欲不振1月,诊断为厌食。以食欲不振,食量减少,
多食后则脘腹饱胀为主症,形体及精神如常为特征,故辨
证为脾失健运证。(2分)
2.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过食油腻,损伤脾胃,运
化失常,形成厌食。(2分)
4
中医治法
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3
方剂名称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苍术6g厚朴3g陈皮3g清半夏3g藿香3g
佩兰3g神曲6g焦山楂6g鸡内金6g甘草3g
三剂,水煎服。日1剂,少量多次喂服。
5
病案五:
病案(例)摘要1:
史某,女,50岁,已婚,工人。年5月12日初诊。
患者近半年月经不调,时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3天前因劳作受风,出现发
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在家自服感冒清热冲剂,效果不明显。现症:发热,微
恶风寒,少汗,咽痛,鼻塞,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数。
请与时行感冒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感冒
3
中医证候诊断
虚体感冒.阴虚感冒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以发热、微恶寒,鼻塞,咽痛为主症,诊断为感冒。
近半年月经不调,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又因劳作
受风,出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咽痛,鼻塞,干咳,
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数,辨证为虚体
感冒,阴虚感冒。(2分)
2.年已五旬,肾阴不足,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
和,而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
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
性。而本病病情轻,少有传变。
3
中医治法
滋阴解表
2
方剂名称
加减葳蕤汤化裁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玉竹12g淡豆豉9g桔梗9g薄荷后下6g前胡9g
沙参12g麦门冬12g甘草6g牛蒡子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六:
病案(例)摘要2:
王某,女,28岁,已婚,公务员。年8月18日初诊。
患者右下腹痛36小时,伴发热12小时。纳呆,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二便
正常,月经史无异常,末次月经8月2日。查体:体温38.4℃,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
皮挛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血常规:WBC总数15×l09/L,中性粒细胞85%,尿常
规正常。
请与异位妊娠破裂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肠痈
3
中医证候诊断
湿热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患者右下腹痛,查体: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
张,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诊断为肠痈。
纳呆、恶心呕吐,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
湿热证。(2分)
2.本病由于肠道传化失司,糟粕停滞,气滞血瘀,瘀久
化热,热盛肉腐而成痈肿。(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本病与异位妊娠破裂均可有下腹部疼痛。但异位妊娠有停
经史,在下腹部疼痛的同时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妇科检查
阴道内有血液,阴道后穹窿穿刺有血等,本病月经史无异
常,且末次月经时间为8月2日。
3
中医治法
通腑泻热,解毒利湿
2
方剂名称
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柴胡15g黄芩12g黄连6g枳壳9g川楝子9g大
黄9g延胡索15g白芍9g蒲公英15g木香9g丹
参15g薏苡仁15g甘草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七:
病案(例)摘要1:
李某,男,75岁,已婚,工人。年3月2日初诊。
患者罹患多种疾病,平时常觉乏力,易感冒,1周前因着凉,出现恶寒,发热、鼻
塞,流清涕,咳嗽。在家自服Vc银翘片,效果不明显。现症:恶寒,发热,无汗,鼻塞,
稍咳,痰白,咯痰无力,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请与时行感冒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感冒
3
中医证候诊断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以发热,恶寒,鼻塞,咳嗽,流涕为主症,诊断为感
冒。恶寒,发热,无汗,鼻塞,稍咳,痰白,咯痰无力,
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辨证为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2分)
2.年老多病,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而
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
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有广泛的传染性、
流行性。而本病病情轻,少有传变。
3
中医治法
益气解表
2
方剂名称
参苏饮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党参12g茯苓12g苏叶9g桔梗6g葛根9g前胡9g细辛3g半夏12g陈皮9g枳壳12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八:
病案(例)摘要2:
史某,男,46岁,已婚,工人。年9月21日初诊。
患者既往排便时有肿物脱出,点滴下血,肿物可自行还纳。3天前肛门内肿物脱出后
不能还纳,逐渐出现坠胀疼痛。查体:截石位肛门左下方可见肿物,色紫暗,内有硬结,
触痛明显,肛管紧缩,肛缘水肿。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请与肛乳头肥大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内痔
3
中医证候诊断
气滞血瘀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患者既往排便时有肿物脱出,点滴下血,诊断为内痔,
现肿物脱出后不能还纳,坠胀疼痛,考虑为痔核嵌顿。肿
物色紫暗,内有硬结,触痛明显,肛管紧缩,肛缘水肿,
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辨证为气滞血瘀证。(2分)
2.由于血行不畅,热与血搏,血液瘀积,气血纵横,筋
脉交错,结滞不散而发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内痔和肛乳头肥大均可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但内痔伴有便
血,肿物为静脉曲张所形成的团块,质软或内有硬结,色
紫暗。肛乳头肥大,肿物呈锥形或鼓锤状,灰白色,表面
为上皮,一般无便血。
3
中医治法
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2
方剂名称
止痛如神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黄柏12g当归9g秦艽15g桃仁9g皂角刺9g
苍术15g防风9g泽泻9g槟榔9g熟大黄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九:
病案(例)摘要1:
商某,男,72岁,已婚,工人。年12月8日初诊。
患者20年来每逢冬春季,则发咳嗽,咯痰,每年咳嗽持续时间3个多月。3个月前,
叉见咳嗽,咯痰,医院治疗,症状至今缓解不明显。现症:干咳,咳声短促,痰
少黏白,声音嘶哑,口干咽燥,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请与喘证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咳嗽
3
中医证候诊断
内伤咳嗽-肺阴亏耗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以咳嗽为主症,诊断为咳嗽。外感咳嗽经久不愈,转
为内伤咳嗽。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声音嘶哑,口
干咽燥,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
数,辨证为肺阴亏耗证。(2分)
2.久咳失治,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而引发
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咳嗽仅以气逆有声,咳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不兼气喘;
喘证则以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为主症,可兼有咳嗽、
咳痰。
3
中医治法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2
方剂名称
沙参麦冬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沙参15g麦门冬12g天花粉15g桑白皮12g
玉竹12g川贝母捣碎6g百合15g杏仁捣碎9g
地骨皮12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十:
病案(例)摘要2:
张某,男,31岁,工人。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5个月前小腿反复出现红肿疼痛,游走不定,此愈彼起,医院诊断为“青蛇毒一,西医诊断为游走性浅静脉炎,经治疗后好转03个月前出现左足麻木,发凉,行走后小腿酸胀疼痛,稍歇痛减。查体:左足皮色苍白,汗毛稀少,触之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请与雷诺氏病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脱疽
3
中医证候诊断
寒湿阻络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患者有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现左足发凉、麻木,行
走后小腿酸胀疼痛,稍歇痛减。左足皮色苍白,汗毛稀少,
触之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诊断为脱疽。患足皮色白,
皮温低,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辨证为寒湿阻络证。(2
分)
2.由于寒湿阻络,气血凝滞,阳气不达,肢末失于温煦,
而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雷诺氏病相比,
两者均有患趾(指)色白发凉,喜暖怕冷。但本病多见于
中青年男性,下肢比上肢多见,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严
重者出现趾(指)坏死脱落。雷诺氏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上肢较下肢多见,好发于双手,每因寒冷或精神刺激后双
手出现发凉苍白、继而紫绀、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的“三
色”变化,患肢动脉搏动正常,一般不出现肢体坏疽。
3
中医治法
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2
方剂名称
阳和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麻黄15g熟地12g白芥子9g炮姜炭9g甘草9g
肉桂15g鹿角胶烊化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通过对大批以往学员成功案例的分析,人民医学网以成熟的授课模式、现代化的技术支撑、严谨的教学风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广大医考成员的成才之路铺就了走向胜利的基石。
为此人民医学网隆重推出“年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致力于每个学员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现状,提供针对性的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并定期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回访,确保每一名学员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医考通过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