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康复案例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021/5779550.html
本文信息及方法仅供参考,临床操作须谨慎。
参考资料:《InfusionNursingStandardsofPractice》、《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版)》、《WST-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1版)》以及《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循证管理》等文献。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1.渗出/外渗的定义:
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2.渗出/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分级:
临床分三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反应期: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
(3)组织坏死期: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根据肿胀范围分级:
0级:无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英寸(2.5cm),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6英寸(2.5-15cm),皮肤发冷,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6英寸(15cm),皮肤发冷,轻到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班、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6英寸(15cm),可凹陷性水肿,循环障碍,中等到重度疼痛,可为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疱剂或刺激性的液体渗出。
3.药物渗出/外渗的原因
(1)药物因素
①药液的酸碱度、药物浓度、渗透压及药物本身毒性作用,可引起血浆正常pH改变、血浆渗透压改变或直接的细胞毒性,使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引起炎性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药液外渗;
②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药液、血管刺激性药液,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
③环境温度、药液温度、药液中不溶微粒、输液量、输液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
(2)医技因素
①静脉穿刺时血管(粗、直、易固定)选择不当;
②静脉穿刺技术差,进针未回血、针头脱出血管、拔针后针眼按压不当;
③缺乏责任心,未及时巡视静脉通道及穿刺部位、固定敷贴脱落未及时发现。
(3)患者因素
①幼儿哭闹、不配合、血管较细不易显露,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输液过程中幼儿好动,输液部位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
②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皮肤松弛、静脉血管脆性增加、情绪易出现失控,可导致针头移位,发生药液外渗。
(4)疾病因素
①患者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等,均与药液外渗有关;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②静脉压增高,如右心衰,全身静脉淤血、血管回流受阻,易发生外渗;
③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④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是外渗的危险因素。
4.药物渗出/外渗的防护
(1)掌握药物的特性,注意输注的速度及浓度。持续输入血管收缩药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输注高渗性药物时宜局部热敷,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输注刺激性大的药物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①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②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浓氯化钠等;
③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碳酸氢钠等;
④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长春碱类、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
(2)正确选择静脉,规范穿刺操作。
①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循环较差下肢静脉;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②避免在关节活动部位及血管易滑动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针头。对躁动不安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因为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避免了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③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快速拔针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min,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
(3)加强责任心,多巡视患者。
①输液过程中患儿哭闹时,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尤其是危重患者,要多次检查输液部位;
②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易引起组织坏死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③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时及时报告。
本文作者为医院临床药师徐勇军,已授权临床药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