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塞是长年累月的结果,最初发生问题的“征兆”是什么呢?
脚是人体的末梢,也是心脏最远端,血管有问题,脚最先有感觉。
初步堵塞时
脚怕冷,足部“脉搏”减弱
最开始,两个感觉:
第一:腿有点怕冷,
第二:如果走路有点远,一边的腿容易疲劳酸痛。
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可以验证:人的手腕上能摸到脉搏,其实,人的足部足背正中最高点,轻轻摸,也能感受到脉动。
平时能摸到这个足部的脉搏,证明我们的动脉血一直通到了足背部。可当走路一段距离之后,再摸,反而摸不到这个脉搏,此时,就可能发生了轻度的动脉血管堵塞。
堵塞加重时
间歇性跛行
当血管堵塞情况加重,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状况——间歇性跛行。
比如有些老人家,走了2站路就感觉走不动了,腿酸痛不适,休息一会儿,又能走了。这就是典型的血管动脉堵塞的症状——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这种酸痛,不是来源于关节疾病,而是源自肌肉酸痛,主要就是因为肌肉运动需要耗氧量大,而血管没有及时供给造成的酸痛。
更严重时
斑块游离到了心脏,引起心血管阻塞!
在发生急性血栓堵塞时,人会感觉到腿突然疼痛。此时,一般可以确定是血栓突然脱落造成的,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血栓随血流游离到心脏处,发生堵塞,就会导致心肌梗塞!
自查血管状况,只需一步!
自查血管堵塞,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检验方法:
双腿抬高,角度45度左右,时间2分钟,然后观察自己的两条腿:如果有一条腿苍白,甚至有点蜡白,感觉腿的皮肤有点透明状;而脚放下去、恢复正常坐姿后,这条腿变得潮红,就说明这条腿已经发生了缺血症状。
这时,医院血管外科做相应的检查,一般通过动脉测压、B超等检查,就能诊断出腿部血管的厚度、斑块的位置等。
防腿部血管堵塞记6方法
预防为本,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极大地降低发病的危险性:
1、戒烟,这是首要的;
2、注意双腿的保暖;
3、低盐、低脂肪、低糖的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
4、适当的健身锻炼可以控制体重,等于经常让血管做体操,可以增强血管弹性,防止老化。走路锻炼就很好;
5、积极治疗“三高”,它们是下肢动脉堵塞的诱发因素;
6、善于调整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压抑。
预防血栓从现在做起!这四类人群一定要注意:
一、静脉血流滞缓的人群:血流滞缓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长时间卧床、久坐、喝水减少,都会导致全身血流减慢。例如长途旅行引起的“经济舱综合征”,就是由于长途飞行中,经济舱的座位狭小,如果一直不运动,饮水量又减少,旅行的人容易发生血栓。
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也是血栓的好发人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老年人普遍运动量下降,全身血流普遍减慢,血液粘稠度高。
另外,静脉曲张的人下肢静脉血流比正常人缓慢,血小板与血管内膜接触机会增多,血小板就有可能沉积黏附在血管内膜上,继而形成静脉血栓。
二、血管壁受损的人群:三高人群(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基础代谢异常的人群等。这类人群具有多种促进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的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使血管发生损伤。
吸烟也可以引起血管痉挛,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其他常见的静脉壁损伤还包括:静脉输液,有一些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某些抗生素、高渗葡萄糖溶液等会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可能会导致静脉炎和小腿静脉血栓形成。身体外伤、感染也可以破坏血管管壁的完整性,增加血栓的风险。
三、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人群:药物的临床应用,如长期口服避孕药,可降低抗凝血酶的水平,从而提高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和脱水剂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四、孕妇是血栓发生的高度危险人群。膨大的子宫影响静脉回流,同时,孕期的血液会呈现生理性的高凝状态,而且这种高凝状态会一直持续,直至产后一个半月。如果怀孕合并肥胖或者高龄(年纪大于35岁),在妊娠期发生血栓的风险更是大幅升高。
因此,静脉曲张、三高人群、长期久坐久站的人、孕妇、烟民等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最后提醒:
如果出现下肢不适,
医院血管外科就诊!
记得告诉身边的朋友测试一下吧,可能会避免很多严重后果哦!
来源:健康时报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陈雨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