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外渗,求求你别再这样处理了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三种处理方法各有利弊!话题再现近日,笔者收到一护理同行发来的一张经外周静脉输注氯化钾致药物外渗的图片,由于外渗当时针眼未愈合,采用硫酸镁热敷后局部发黑了,且处理效果并不理想。经外周静脉输注氯化钾溶液致药物外渗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严重时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氯化钾属于高渗漏性及阳离子溶液,pH值为5,渗透压为mmos/L,是化学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当液体中所含的氯化钾在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对血管内膜产生不良刺激而造成肿胀、发红、疼痛,致使局部组织坏死。所以,治疗液体外渗的目的是加速消肿过程,减轻组织损失。文献报道,处理药物外渗这类伤口,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护理重点:

对黑色创面尽早清除坏死组织,对黄色创面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有效控制感染,对红色创面用藻酸盐敷料和有黏胶泡沫敷料管理渗液,保护新生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贯穿于不同时期的相同特点是为创面提供一个湿性愈合坏境。

在用湿性愈合疗法处理局部伤口的同时,对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因素,包括营养、心理和患手功能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护理,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使患者避免植皮手术的痛苦。

氯化钾外渗:三种处理方法利弊分析

土豆片外敷处理药物外渗已被临床护理人员所认识和使用,医院。但由于操作时对土豆的取材、使用很有讲究,如果操作不当,其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该案例中使用土豆片进行外敷的处理方法。从图片可见,在穿刺点周围至少贴敷了5块厚薄大小不一的土豆片。

如此贴敷,估计患者都不敢活动患肢,因为动一下估计土豆片就会掉下里,先不说其贴敷效果如何,就患者的体验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医院,当发生氯化钾外渗后,通常会使用冷(冰)敷、50%硫酸镁溶液湿敷及马铃薯片外敷等方法。那么,这些方法使用效果如何呢?

有作者对这三种方法的作用机理及使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1.冰敷:局部冷敷可以减少局部充血、渗出,降低细菌活力和细胞代谢,从而制止炎症的扩散,抑制细胞的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抑制组织等炎性递质的释放,抑制微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水肿。

缺点分析:在冷敷过程中,冰袋存在硬度较高、与体表接触面积小、不好固定等缺点,且冰袋冷敷不能持续过长时间,宜间断使用,因为冰袋溶解出的水分易弄湿患者衣物床单,寒冷潮湿易引起患者受凉而加重病情。研究显示,冰敷消退时间长,与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相比疗效不明显。

2.50%硫酸镁溶液湿敷:其去肿消炎的机理是通过镁离子扩张小血管平滑肌而改善微循环。因其高渗作用能促进组织水肿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缺点分析:研究显示,50%硫酸镁溶液湿敷相比马铃薯切片外敷,消退时间长,疗效方面都没有后者明显。且其操作不方便,若浸湿过度,水分容易弄湿衣服、床单,患者也不易接受此法。

.马铃薯片外敷:马铃薯的主要药用成分为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及茄定、茄碱、块茎葛素等。其性味甘,具有和胃调中、益气健脾、强身益肾、消炎、活血、消肿等功能。由于上述作用机制,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后,能缩短静脉输液外渗的消肿过程。

操作要点:

取马铃薯切片为0.1~0.cm厚度较为理想,因为过薄水分容易挥发,增加更换次数,太厚固定不牢,且对患者患部肢体活动有一定限制。马铃薯切片用胶布固定好,既不影响患者活动,又可持续使用。

新鲜马铃薯片外敷对皮肤无刺激,在取材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优质马铃薯,无变质、生芽或变绿,防止因吸收大量变质马铃薯所含龙葵素而中毒。

药液外渗后使用马铃薯切片外敷时间越早,红肿消退越快,从而越早减少患者的不适。

医护人员在治疗前需向患者家属讲明目的及意义,以取得配合,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并注意在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更换马铃薯片,以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看了以上分析,当发生药物外渗的第一时间,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验。

药物外渗,使用水胶体效果如何?

按照笔者的经验,如果所在科室有患者发生药物外渗,不管是氯化钾外渗,还是甘露醇外渗,我们科室的护士都已经习惯于在外渗发现的第一时间使用水胶体透明贴进行处理。

刚好,我们科室超超护士近日给笔者发来了水胶体透明贴用于氯化钾外渗和抗生素外渗时的效果反馈,她说外渗当时立即使用水胶体贴敷效果更好。

只可惜超超护士这次没有拍照留图,否则有图有真相,更能说明问题。

下面就以碘对比剂外渗后使用水胶体透明贴进行处理的案例为例加以说明: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使用水胶体透明贴贴敷+肢体抬高后,总体效果还是理想的,患者使用后的反馈也不错。本来这次药物外渗可能是一次医疗纠纷,由于处理效果好,患者和家属后来也没说什么。

那么,水胶体在药物外渗中是如何发挥其作用机制的呢?

文献报道,水胶体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胶体敷料是由弹性的聚合水凝胶与合成橡胶和粘性物混合加工而成的敷料。主要成分为羟甲基纤维素,该凝胶可牢固地粘贴于创口边缘皮肤,当吸收渗液后可膨胀数倍。

2.水胶体敷料可形成低氧张力,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在治疗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中效果显著,研究指出,水胶体敷料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及预防静脉炎。

.水胶体敷料具有吸收创面渗液的能力,吸收水分后膨胀,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异样感,舒适度较高。水胶体敷料可吸收部分渗出液,故有利于创面愈合,减强其局部肿胀和皮肤发红程度;同时水胶体敷料具有很强的自溶清创能力,促进局部水肿的吸收,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舒适感。

参考文献

1.王晓燕,任珵.湿性愈合疗法用于氯化钾外渗致组织坏死1例的护理.护理与康复,,1(1).

2.王军霞,杨瑾.水胶体敷料用于预防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效果观察.人人健康,年2期.

.康惠尔水胶体说明书.

本文来源:医学界护理频道本文作者:董明芬责任编辑:Vanjay孙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sz/6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