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
医院心脑病科成功开展
首例PICC导管、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
掌握此项技术
标志着该院静脉治疗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也填补了湄潭此项技术的空白
对静脉输液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天,医院计春艳、李明珊两名专家的指导下,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邓晓红在B超引导下成功为两名患者实施了PICC导管、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手术过程顺利,置管成功。据了解,PICC导管、中等长度导管可以减少穿刺的损伤,降低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静脉炎等的发生率,全程在超声引导下利用改良塞丁格穿刺工具置入,安全系数高,可留置时间为1月至1年。
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相关导管并发症。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末端,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置管术。
中等长度导管是从贵要静脉、头静脉、肱静脉穿刺置入,导管尖端位于腋窝水平或者肩下部的导管。新生儿及儿童患者可经头皮静脉、腿部静脉穿刺,尖端位于胸部以上颈外静脉或腹股沟以下。中等长度导管的面市为临床带来又一款极具特色的血管通路器材,为中短期输液患者带来全新的选择。
优点
1.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防止输注刺激性药物和高渗性或粘稠性药物(如TPN、脂肪乳、白蛋白、血浆等)对静脉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2.大大减少反复外周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3.使用安全,感染率低,并发症少;4.护理简单,间歇期每周维护一次,提高生活质量。适应人群1.输液治疗时间预期持续5天及以上者;
2.外周静脉通路条件不好或缺乏者;
3.需要中长期静脉或间歇性输液治疗的居家病人;
4.需输注对外周静脉刺激性、腐蚀性较大的药物;
5.需要反复输入血液制品者;
6.危重病人抢救时,需要建立快速静脉通道者;
7.儿童。
目前,绝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均需30天内输液治疗,长期输入刺激性药物患者也日益增多。在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造成穿刺困难,极大增加病人痛苦。在超声引导下利用改良塞丁格穿刺工具,为患者置入PICC导管、中等长度导管,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实时引导、全程可见、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建立一条无痛、通畅的绿色静脉通道,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痛苦,为保证治疗的连续性提供保障。
医院于年开展了PICC及输液港日常维护,需要维护的患者请到中医护理门诊。
维护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早上8:00至12:00
下午13:00至16:00
就诊地点
医院急诊科二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