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化疗给药方式变得多样且不断更新,但静脉给药是目前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这些药物大部分为细胞毒剂。[1]在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时,会因为各种原因易导致化疗药物外渗或静脉炎等发生,这样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痛苦,还会影响到疾病的进一步治疗,降低患者满意度,所以做好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前评估,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临床实践总结出化疗前需要进行药物评估、血管评估、患者配合程度评估等。
01
药物评估
用药前了解患者是否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并与医生沟通,了解化疗方案及疗程,评估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药物的PH值和渗透压。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发疱性化疗药物必须选用中心静脉置管或输液港用药,预防化疗药物外渗,避免皮肤组织坏死,静脉炎的发生,以保证用药安全。非发疱性化疗药物根据疗程也尽量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给药,但对拒绝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选用外周静脉留置针,需签署外周静脉应用刺激性药物知情同意书。仔细核对化疗处方,包括患者姓名、床号、所用化疗药物的名称、性质、给药剂量、时间、次数、速度和方法,了解使用药物的副作用。
02
血管评估
清楚血管壁解剖、周围组织结构及患者疾病的整体情况;掌握静脉管腔的直径、出凝血时间等。了解患者是否有静脉化疗史,是否有静脉炎,血管的粗细及弹性。评估肢体活动及血液循环情况,并根据化疗药物的特点,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按照由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选择粗、直、弹性好、皮下组织丰富、易于固定的血管,尽量避开手指、关节、腕部及肌腱、韧带走行处等部位。下肢静脉因瓣膜较多,血液缓慢,易造成药物滞留,损伤血管内皮,所以应尽量不使用下肢静脉进行化疗。对于外周血管较细、药物刺激性强的长期化疗患者应使用中心静脉置管。[3]避免在24小时内穿刺处重新穿刺,在应用化疗药物后,患者已经发生皮肤损伤处禁止穿刺。如有上肢静脉压迫者,禁止应用上肢静脉输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禁止选在患侧肢体输液。[2]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前,应由两名护士共同判定静脉通路畅通情况,确认畅通回血良好后,方可输注化疗药物。
03
患者配合程度评估
充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包括年龄、工作、学历、精神心理状态,并判断患者的依从性,了解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对化疗的认知,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及需求。根据医生制定的化疗方案,患者的意愿以及护理装置的现有资源等,制定适宜的静脉使用方案。输注化疗药物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治疗,确保患者的配合,告知病人及家属在化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静脉反应及最佳静脉化疗路径的选择。[4]并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静脉输注化疗药不是一项简单的操作,护理人员正确、全面、系统地评估是实施安全输液的重要一步,通过用药前评估,保证了用药安全,提高静脉治疗质量。
[1]陈静,杨双.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置管前评估表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31(01):43-44
[2]南华.化疗药物静脉输注的安全管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13(08):-
[3]张莹,高淑荣,于伟.化疗药物静脉输注安全管理[J].吉林医学,,32(08):-.
[4]袁炜,陈如娣.淋巴瘤患者化疗血管通路装置置管前评估表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2(09):-
来源:辽肿护理服务
投稿请发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