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科普达人卒中防治的几大误区,您中招了

脑卒中,俗称中风

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受损

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包括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

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卒中的防治

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然而在坊间却广泛流传着一些“妙招”

这些“妙招”

其实是大多数人对卒中的认识误区

害人不浅

下面让我们来逐个击破

卒中防治的“坑”,您中招了吗?

脑卒中可防可治!

(太长不看版↓)

(详细版↓)

误区一

出院就万事大吉了

出院并不等于万事大吉。

卒中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其1年复发率11.1%,2年复发率26.4%,10年复发风险近40%。门诊就诊的卒中患者中,约有40%为复发患者。

患者出院仅是临床症状消失,其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却依然存在。因此,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继续接受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预防卒中复发。

误区二

单靠饮食控制可以降低胆固醇

不可以。

由上图可见,胆固醇的来源中,内源性胆固醇占据主导地位,单靠饮食干预仅能减少外源性胆固醇,但不能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要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主要需控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他汀是一种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可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合成,是医学界公认的降低“坏”胆固醇最强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首选药物。

误区三

“坏”胆固醇达标就可以停药了

不可以。

血脂目标值是根据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因人而异的。通常化验单上的参考值(LDL-C<3.4mmol/L)只适用于无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的健康人群;对于卒中患者来说,血脂目标值要求会更严格,通常控制目标为LDL-C<1.8mmol/L,远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因此,血脂化验单没有箭头不等于血脂正常,需要医生根据各人的危险因素进行心血管危险评估后区别对待。而且高胆固醇血症是终身疾病,无法完全治愈,停药后会再次升高,所以卒中患者即使“坏”胆固醇达标了,也不可中断他汀治疗,应维持原剂量长期治疗。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停用他汀,1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而坚持他汀治疗5年,可降低卒中复发风险16%,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26%。WHO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建议他汀治疗应长期坚持,直至终生。

误区四

是药三分毒,保健品更安全

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不少患者抱着“是药三分毒”的观念,认为长期吃“他汀”副作用大,会损害肝脏,不安全,能不吃尽量不吃,保健品没有副作用,是安全的。保健品虽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但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保健品的安全性未接受科学性评价,并且保健品价格昂贵,花了钱未必能治好病,还可能贻误病情。而他汀有超过20年的临床使用经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合长期服用,只要遵医嘱定期检查肝功能及肌酶,如果在正常范围就不用过于担心。

误区五

输液可以预防卒中复发

经常输液通血管可能更“添堵”。

很多患者,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非常迷信输液疏通血管、预防卒中复发。即使没有症状,每到换季时也总有很多卒中患者来门诊输液“保养”。他们认为每年输液两次,甚至每个季度输液一次,可以预防脑梗塞......1.无科学依据输液所用的活血化瘀药物进入人体后作用时间一般只有数小时,并不会永久“疏通血管”。这些药物最多只是暂时性扩张血管,增加循环血容量,而对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里的陈旧性血栓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无论从血管病的发生机制上,还是从所输药物的作用机制上,都是不管用的。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定期输液可预防卒中复发。2.药物不良反应多输液可能出现输液反应、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甚至产生严重不良后果,还会因血管反复穿刺而出现静脉炎。3.加重病情输液会增加血容量。有些老年人心肺功能低下,输液会增加心肺负担,对严重心脏病患者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脏疾病。卒中防治应遵循科学依据进行综合性干预,其核心是发现危险因素,积极并长期进行危险因素的治疗和预防,包括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并定期随访,了解是否达标;房颤患者需积极抗凝治疗,防止心源性脑栓塞;规范合理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等。

本期科普医生:新坝中心卫生院内科主任医师 颜艳红

01我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点一览表02我市新冠疫苗接种点一览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sz/10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