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挑战高龄,百岁老人术后第一天下床行走

2月20日,一则百岁老人行右侧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第一天就下床行走的视频,医院骨外科医护人员的朋友圈发布后,受到网友的热捧,大家纷纷点赞评论。

原来大年初一上午,几个老年朋友相继来到岁的张奶奶家里拜年,老朋友相聚甚欢,张奶奶忙起身拿吃的招呼客人,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右侧髋部剧烈疼痛,家人赶紧将医院。

医院影像学检查发现张奶奶有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立即入住骨科二十三病室治疗。经进一步的检查发现,老人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血压高达/mmHg。

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为了保障老人手术安全以及术后的快速康复,骨外科联合心血管内科专家一同对张奶奶进行术前评估,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方案。

经过近一周的治疗,张奶奶身体的各项指标达到了手术要求,在骨外科学科主任雷青、骨科二十三病室主任陈松的带领下,骨外科团队于年2月18日新年上班的第一天为张奶奶实施了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经过1个小时的手术,张奶奶安全返回病房。

张奶奶借助助行器在床旁行走

术后第一天,张奶奶就在助行器的保护下下地负重行走。

“妈妈摔倒后,我们就担心她难以承受手术,以后只能躺在床上过日子,还商量着今后的护理问题,没想到手术后这么快就能重新走路,谢谢你们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了。”

看到老人这么快就能走了,张奶奶的家人十分惊喜,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患者右侧髋关节置换的人工股骨头

陈松指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髋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随之显著上升。

如果张奶奶保守治疗,容易导致一系列的卧床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四肢肌肉废用性萎缩、骨质疏松加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具有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其骨折后1年的死亡率为23%~34%,因此对于大多数患者,手术治疗是这类骨折的首选。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骨折内固定、关节置换等。

对于高龄患者,如果进行骨折内固定,术后过早负重容易造成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可能,即便是选择髓内钉固定,其完全负重时间也一般选择在术后6周进行。

而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可通过选择合适的股骨假体柄,术中即可获得牢固的固定,患者术后即可下地负重,这也是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最大优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一般以微创的方式进行,创伤小、术中失血量相对较少,这类关节置换手术常规1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特别是在围手术期采取多模式阵痛,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术后第一天就能借助助行器下床。

医院骨外科针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完成了多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最高龄手术患者为岁老人。

陈松强调,术后早期下地负重活动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有利于尽早恢复正常饮食,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减少了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负担,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陈松提醒

对于老年人而言,日常预防跌倒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人家中要注意改善居家环境,地板平整防滑,房间光线充足,电线要固定收起防止放在老人步行的过道,家具摆放不要阻挡过道,家具高度适中。

卫生间保持地面清洁干燥,使用坐便器或者马桶,卫生间放置防滑橡胶垫。

老人的衣着既不能过于宽松也不能过紧,前者会导致行动拖沓,后者会导致行动不便,均容易导致老人跌倒。尽量少穿拖鞋,日常建议穿一双合脚、防滑、鞋身柔软、鞋带牢固的运动鞋,对防跌倒非常重要。

对于年老体弱的老人,日常活动时可以借助拐杖和助行器,髋关节保护器的使用也能够很好的降低跌倒后骨折的风险。

陈松骨科二十三病室主任主任医师

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l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湖南省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沙市中西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沙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疗故鉴定及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曾赴德国、香港、台湾等地研修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技术。

擅长:人工关节置换及翻修、创伤、运动医学、骨肿瘤的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二

医院骨外科学科现有医师23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59%,博士在读3人,硕士生导师1人。目前开设手显微外科、创伤、脊柱、关节、足踝外科、运动医学六个亚专业,共开放床位张,设有3个独立的病区。

学科以数字化骨科、微创骨科、老年骨科为持续发展方向,并在3D打印技术的骨科临床应用、断指(肢)再植、拇指再造手术、关节置换术、复杂髋膝关节翻修等手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科近三年引进开展新技术3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多次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得到业界广泛认可。

学科自挂牌成立“长沙市3D打印技术医学应用研究所”以来,积极将3D打印技术推广应用于骨科临床。近年来,已成功开展3D打印金属假体治疗肱骨近端病理性骨折、3D打印金属骶骨全置换治疗巨大骶骨肿瘤、3D打印金属垫块在复杂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骨盆等各种复杂创伤的微创治疗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

目前,医院的骨外科学科的数字化骨科技术应用已从单纯的模型打印,发展至导航模板及金属打印植入物阶段。尤其在如高位颈椎手术、脊柱复杂肿瘤、脊柱畸形矫正、复杂髋膝关节置换、复杂骨盆骨折、复杂关节周围骨折、各类肿瘤及病理性骨折等疑难、复杂、高危骨科手术中,数字化骨科技术的个体化、个性化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学科于年成为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数字骨科副组长单位,并在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湖南省分会中担任主委单位。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仿生双动头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手舟骨骨折等新业务;同年,在长沙市率先开展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

供稿:骨科二十三病室周伟力

审核:医务科宣传科

整理: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sz/10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