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点渗血感染四大理由选择水胶体敷料

医院订阅哦

导语

静脉导管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常常会影响导管的正常使用,能否通过选择合适的敷料来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感染及非计划性拔管是临床护理人员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分享水胶体敷料对于静脉导管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局部感染的应用效果的案例前,我们先看一下上次文章案例中提到的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患者的新情况。

案例追踪

近日,平台推出的“图文教程:“留置PICC出现皮损,如何预防和治疗黏胶相关性损伤”一文(点击查看原文),案例中的患者在6天后再次入院,入院当天(-07-21)予更换敷贴一次。笔者了解了患者对之前维护的满意程度,患者表示十分满意。现将图片资料呈现,以其更直观的比较该处理方法的效果。

更换敷贴前:

可见上次敷贴固定妥当,揭开水胶体透明贴,可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未见红肿及水疱。

换药方法:

考虑到患者皮肤的敏感性,本次换药继续选用水胶体透明贴固定PICC导管,消毒方法为:酒精3遍,碘伏3遍,干后用生理盐水清洁消毒剂。如上图。

水胶体敷料是一种新型伤口护理产品,临床上主要用于包括各期压疮在内的急、慢性伤口,各种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等。笔者将水胶体敷料应用于静脉置管后穿刺点感染、渗血,效果理想,再分享2个案例。

案例一:穿刺点局部感染

患者,男性,62岁,结肠癌术后,目前行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因治疗需要,患者在左上臂留置PICC导管已达数月。

-07-12再次入院,入院评估时,发现导管出口处周围出现红肿,但无疼痛,也无明显渗液。进一步评估,发现全身多处可见散在红疹,下图为前臂的其中一个红疹。

处理:局部皮肤按常规消毒,酒精3遍,碘伏3遍,待干。取4*6cm大小的水胶体溃疡贴一个,用无菌剪刀在中间部位剪开,导管出口处剪个小孔。将溃疡贴固定在穿刺点周围,外用IV透明薄膜敷料固定。如下图。

提醒:由于近段时间天气高温,嘱患者尽量减少活动,避免出汗。如有敷贴卷边、潮湿需要随时更换。

-07-19,一周以后,予再次更换敷贴,可见穿刺点红肿已消退。揭开后的水胶体敷贴内面如下图。予常规消毒后,局部予IV透明薄膜敷料固定。

案例二:穿刺点渗血

患者,女,71岁,贲门癌术后。因化疗需要,于-07-11在右前臂留置PICC导管一根,透明薄膜敷料下局部压有纱布一小块。7月12日,责任护士予更换敷料一次,评估时可见穿刺点周围有皮下淤血,但无明显活动性出血。

-07-14,评估发现穿刺点周围有少量陈旧性渗血。予常规消毒后,穿刺点取4*6cm大小的水胶体溃疡贴一个固定,外用IV透明薄膜敷料固定。方法同案例一。如下图。

-07-16与-07-20的后续评估如下图,可见穿刺点并无明显渗液、渗血。

由于患者化疗后白细胞低,且每晚化疗结束请假回家休息,患者担心穿刺点会有感染发生,要求更换敷料。予更换一次。

讨论:

后续固定是选用透明薄膜敷料直接固定,还是继续加用溃疡贴?

经评估,穿刺点仍有极少量的渗液,为避免摩擦带来的穿刺点渗血发生,责任护士继续加用溃疡贴固定穿刺点。如下图。

夏季汗液多,早用早保护

选择水胶体的4个理由

1吸收渗液、渗血:水胶体敷料不同于普通输液薄膜,临床上常用于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较好的吸收性和透气性,可吸收皮肤汗液和穿刺点渗液、渗血,防止浸渍和膜下积液,降低多汗患者的PICC导管滑脱率,延长输液管道留置时间。

2预防感染:渗出物的吸收有利于预防细菌滋生,同时,水胶体的亲水微粒与创面渗出液相互作用,在创面表面形成一层湿润的胶状物,可防止细菌入侵。有研究证实,水胶体透明敷料能够降低PICC置管的感染率。

3抗变态反应:有研究表明,水胶体透明敷料具有抗变态反应、止痒等作用,水胶体透明敷料甚至可用于过敏性皮炎的治疗,有效缓解患者的变态反应。

4可降低换药频率:穿刺点渗液、渗血及感染等,需要增加换药的频率。有研究显示,敷料因污染、松动或潮湿而更换超过2次,感染风险至少增加3倍。由于水胶体能吸收渗液,增进皮下淤血的吸收,并且有增进止血效果,可以延长敷料的更换时间。如无明显渗液,可以5-7天更换一次。虽然加用4*6cm水胶体一个增加了22元/个的费用,但相比换药频次增加所产生的费用及感染风险的增加,还是值得拥有。

提醒:如有需要可以选用5x5cm大小的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置于穿刺点局部,可以有效防治感染,之后覆盖10×10cm规格的水胶体透明贴。

参考文献:

1.郑晓倩,郑海燕,虞晓珍.水胶体透明敷料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固定中的应用研究.护理与康复,,16(6):-.

作者:董明芬

单位:医院

图片:作者提供

感谢作者来稿!

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jz/9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