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必知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

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输液用量:中国8瓶/人均,发达国家3.33瓶/人均。

一、输液器材的发展

1、头皮针:留置时间:大约2—4h(年发明的)

2、留置针:留置时间:3—5天

3、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时间:2周

4、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

5、输液港(VPA):可长期留置或不确定。

其它:输液夹、精密输液器、微量注射泵、便携式输液泵

二、静脉炎的质量管理标准

1、静脉炎的发生应视为患者治疗的不良后果,为护理不良事件,应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

2、静脉炎的衡量通常以美国INS(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标准为主。

3、建立防治静脉炎发生指南,对静脉炎的发生、程度、原因以及所采取的干预措施进行统计,并予以保留存档。

4、在发生静脉炎时,护士应具有对静脉炎的部位进行评估的能力,能采取统一的标准量表来判断静脉炎的程度和严重性,并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护理干预。

5、静脉炎发生后所采取的干预播手段、治疗和纠正措施及患者宣教等内容应记录于患者的病例中。

6、任何被评为2级或以上静脉炎发生后,应填写临床输液并发症监测报表,并按照静脉输液并发症监测上报流程报告有关部门。

7、根据国际标准,静脉炎发生率必须控制在5%范围之内。

三、静脉输液风险因素环境因素

光线、灰尘、垃圾、液体瓶口消毒与否等等。

设备因素

治疗车封闭式与开放式。

药物因素

药物自身有危险致反应源。

人员因素

戴口罩、注意无菌技术。

患者因素

体质差、过敏体质、药品蓄积等。

职业因素四、静脉输液并发症(一)外渗、渗漏

临床表现:皮肤发白或半透明或水肿,伴有疼痛,皮肤紧绷,有渗出,(或)皮肤变色、有瘀伤、血肿胀等。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

级别渗出:外渗临床表现

0:没有症状

1: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3: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1-6英寸,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4: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大于6英寸,皮肤发凉,轻到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中度到重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的液体渗出。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1、输液中有肿胀及急性烧灼痛。

2、外渗部位形成硬结,严重出现簇庖疹及水疱、溃疡或斑块,在溃疡或斑块下面可见组织坏死。

3、溃疡、斑块部位最终出现坚硬的黑色焦痂。

4、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原则

1、立即停止输入,尽量回抽。

2、更换输液器,输入生理盐水。局部封闭。

3、抬高患肢48小时,局部冷敷或冰敷(一般用硫酸镁湿敷)时间约为24小时。

4、局部封闭:常用药物有:生理盐水5-10ml、碳酸氢钠或硫代硫酸钠2ml、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1ml局部封闭的方法:用20ml注射器从穿刺点下1-2cm处作扇形皮下注射。注射范围直径大于10cm。

5、有局部皮肤破溃时不要涂任何膏剂,应该采用无菌换药的方法处理,清理创面后也可以用高渗盐水纱布湿敷,上面覆盖凡士林纱布。如果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以请外科会诊,清创处理。

静脉外渗的处理

1、热敷:

较多学者报道,热敷可用于血管收缩剂、阳离子溶液、高渗液,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阿拉明、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甘露醇、盐酸氨芥等。

2、冷敷:

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主要用于抗肿瘤药物。

3、药物湿敷:

临床上最常用硫酸镁进行各种药物外渗的湿敷。有临床试验报道:红花醇+-2+黄连黄柏+3%硼酸+复方丹参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

4、拮抗处理:

血管收缩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外渗可采用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注射,高渗液用透明质酸酶等。

预防药物外渗的方法

1、用适量的液体稀释药液,避免浓度过高。

2、化疗前应该识别了解所输入药物的性质,对局部和静脉刺激程度。

3、正确评估所选择的静脉和穿刺的部位。

4、在输入药物前要抽回血来证明静脉是否通畅,由另外一名护士确认被穿刺的静脉是否正常,正常后方可注药。

5、给药过程中不断观察静脉情况,不断询问病人穿刺处有无疼痛和烧灼感,对于言障碍、意识欠清患者重点







































鐧界偣椋?
濡備綍娌荤枟鐧界櫆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hz/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