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百年middot技术多学

白癜风用哪些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65.html

化疗是很多肿瘤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为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及保护肿瘤患者的血管,化疗患者需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即采用引导针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的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植入的技术。PICC导管对肿瘤患者和血液肿瘤患者化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患者的生命导管。

大医二院血液二科(淋巴瘤骨髓瘤亚专科)专门收治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他们必须经过化疗才能达到疾病缓解的效果,大部分患者的PICC置管非常顺利。但近期,科室就碰到1例淋巴瘤患者罕见导管异位,置管过程虽然波折,但多学科合作助力,最终破局,置管成功。

29岁的小洪因反复干咳、间断胸疼、皮肤瘙痒,CT发现纵膈大包块,在我院CT引导下病理活检确诊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血液二科为他制定了标准的ABVD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张丽娜护士长给予PICC首次置管,选择右侧贵要静脉入路,进管顺利,X线评估位置也非常理想,完成6个疗程达到完全化解后拔出患者的导管。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今年3月份患者在淋巴瘤随访中,胸部增强CT提示前纵隔软组织密度影,提示疾病复发,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ⅡX期B组进展期IPS评分4分高危组复发进展,经治疗组讨论后,给予患者制定二线化疗方案PD1联合Gemox,涉及化疗药物为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需要再次置入PICC导管。

张丽娜带领的血液二科护理团队,按照常规进行术前评估,因为患者第一次PICC置管是在右侧上肢,本次拟选定左侧的上肢血管,但鉴于该患者纵膈包块较前变大,可能压迫上腔静脉及左右无名静脉,科室便请放射科医生刘伟教授会诊,他提出患者右肺上叶及前纵膈肿块,后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CT影像显示左侧无名静脉受压明显占50%,右侧轻微受累不足20%,综合考虑无法选择左侧置管,所以第二次PICC置管仍需要选择右侧贵要静脉。

张丽娜护士长超声引导下使用塞丁格技术,在送入导管19厘米后,反复尝试无法再进一步送管,X线显示导管尖端异位。第一次置管顺利,而第二次置管却出现阻碍,为什么相同位置两次置管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是前一次置管后管腔狭窄?还是腋窝肿大淋巴结压迫?但是术前超声并没有提示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带着一系列疑问,张丽娜护士长邀请超声科医生张文华教授会诊,张教授在超声下终于揭开本次置管困难的原因:超声提示患者的腋静脉内并没有见到原计划应该植入的导管,超声探头再沿右侧置管手臂穿刺点贵要静脉延续探查,发现在进入腋静脉前,患者存在一条上行分支的变异血管,而超声下看到导管尖端位置不在腋静脉,而正是在距这个变异分支血管分叉处约4厘米的位置。也就是说PICC管路并没有像第一次那样进入腋静脉,而是受变异分支血管的影响,出现导管“跑偏”。

血管变异造成置管障碍国内虽然有相关报道,但该位置变异此前并没有报道过。血液二科护理团队与治疗组、患者共同讨论目前情况,结合指南中对导管管腔宽度的要求,决定将导管由19厘米外撤4厘米,到15厘米处,恰好为分支变异血管分叉处,此处血管宽度为0.42厘米,输液速度可达ml/h,能够达到化疗药使用的要求。

基于这种特殊罕见的情况,血液二科护理团队随即对这个患者进行集束化全程跟踪管理,包括每周电话随访、适当抗凝药物使用、住院期间加做血管彩超等,PICC使用3个月,顺利完成化疗方案,未发生静脉炎及导管相关血栓。

张丽娜护士长介绍,导管末端处于该位置,本质上已经不能定义为中心静脉导管,可定义为近心端的外周静脉导管。在放射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协助下,不但破解了二次PICC置管困难的原因,同时对于患者进行了个体化的处理,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放射科精准评估,超声科精准查因,正是多学科的结合与协作,保证了肿瘤患者静脉治疗的成功性,为患者的安全护理保驾护航。

精彩推荐

1.大医二院门诊公告

2.大医二院核酸检测线上预约攻略

3.前进7位!医院医院百强榜第87位

4.大医二院喜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最高荣誉

5.大医二院再攀国家级医学高峰——继肝移植之后,新增肾脏、心脏、肺脏移植资质

6.回首夺冠路,九年玉始成——记大连医院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摘金之旅

7.癌栓侵入右心房!泌尿外科再次挑战肾癌伴腔静脉高位癌栓

8.一肝救两命大医二院成功完成大连市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手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hz/8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