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骨科手术后未经有效预防的患者VTE发生率为40%~60%,如果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容易因为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严重的并发肺栓塞,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一、什么是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二、哪些人容易得下肢深静脉血栓?
1.血流瘀滞:卧床、手术后、产后、妊娠期、肥胖
2.静脉壁损伤:创伤、烧伤、下肢手术、败血症、静脉曲张、血栓形成后
3.血液高凝状态:手术后阶段、妊娠期、口服避孕药、癌症、肾病综合征、创伤、烧伤、感染、遗传性凝血蛋白质缺陷、糖尿病、血液疾病
三、深静脉血栓有哪些症状?
1.肿胀、单侧水肿、皮肤发红
2.疼痛、压痛
3.栓塞的静脉绳索样硬化
4.Homans征(足背屈时小腿疼痛)
5.Neuhof征(压迫小腿后方时局部疼痛)
6.严重者可出现股白肿、股青肿
四、如何治疗深静脉血栓?
1.抗凝: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出现的DVT,抗凝治疗3个月。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在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E者,建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2.溶栓: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行系统溶栓。
3.手术取栓:髂股静脉及其主要侧枝全部被血栓堵塞时,静脉回流严重受阻,临床表现为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对于发病7d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也可用手术取栓。
五、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但无论是基本预防还是物理预防都需要联合药物预防使用。
1.基本预防:(1)体位: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相关研究表明斜坡位30o夹角可最大程度增加股总静脉峰流速)(2)踝泵运动:通过踝关节运动(跖屈和背伸),使小腿肌肉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进而挤压小腿静脉丛以达到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目的,预防和消除下肢肿胀,减轻疼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增加小腿肌肉力量。快频率踝泵运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的效果优于慢频率,以30-60次/min的频率效果最佳。非下肢骨折患者,踝泵运动时长宜为3min;下肢骨折患者,踝泵运动时长宜为2min。
(3)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4)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要保证在ml以上,肾衰患者适当饮水。
(5)定时对比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足动脉搏动情况。
(6)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
2.物理预防:包括梯度压力弹力袜(graduatedstockings,GCS)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pneumatCompression,IPC)足底静脉泵(Venous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