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心静脉置管及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普及,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常发生,导管血栓是其中之一。
此时,护理工作的价值更加突显。若护士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也没有那么可怕,或许还能继续保留导管。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关于静脉血栓的3个真实经历,希望大家别踩坑。
案例1股静脉血栓引发纠纷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例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纠纷案例,事情发生在二十年前,那时我还在神经内科工作。
患者,女性,40岁,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股静脉留置了中心静脉导管。
我担任该患者的责任护士,某日上午,患者的姐姐来找我,说患者右大腿留管子的部位有「一点点痛」。
我马上去评估了导管留置的部位,输液滴速正常,无渗出也无红肿。同时,我向主管医生汇报了这一情况,主管医生去病房评估了,未发现异常。
那天的前夜班护士得知情况后,将患者的两条腿进行对比,发现右大腿比左大腿粗一点。马上告知值班医生,让医生安排做一个B超。
之后诊断明确:股静脉血栓。
再后来,发生纠纷了,家属说这是因为我白天没有处理所导致的……
案例2早发现早干预这是发生在近期的一例血栓案例,那天我接到某病区护士长的电话,说是一患者留置PICC管的上肢肘静脉处感到肿痛,已经有一个月了。
她把照片发过来,照片中可见该患者PICC管留置在上臂(贵要静脉),而肘正中静脉有明显扩张,略有发红,见下图。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我特意去该病区评估患者。经了解,该患者留置PICC导管已1月余,右上肢浅静脉曾输注过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后出现静脉炎,后续化疗经PICC管输注。
将两上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发现右前臂较左前臂略显肿胀。本次为排除静脉血栓,医嘱予右上肢血管彩超检查。
报告为:右侧上肢静脉中下段血栓形成。
后该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请血管外科会诊,予低分子肝素针0.4mlq12h抗凝治疗等。经治疗,患者前臂肿痛症状缓解,不久出院。
案例3有一种症状叫穿刺点漏液双休日,我在家休息。责任护士发来一张图片,见下图。
病情介绍:患者,女性,58岁,因「乙状结肠癌术后4年余,要求治疗」入院。当前化疗方案:伊立替康针mgd1+亚叶酸钙针0.6d1+氟尿嘧啶针0.6ivd1+氟尿嘧啶针3.6civ46hq2w,经颈内静脉留置管输注。
经了解,患者经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输注抗肿瘤药物时,穿刺点漏液。
B超提示:右侧颈内静脉高回声,考虑附壁血栓?
而后请血管外科会诊,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拔除颈内静脉导管。
(近日同行群里也有人问到这个问题,再次强调,血管B超是不能省的。)
导管相关性血栓5个问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