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新疗法日新月异,权威专家共话药物输

淋巴瘤是全球十大高发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淋巴瘤发病率呈持续增长态势。然而,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诊疗水平差异较大,为整体提升全国临床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临床实践应用能力,《CSCO淋巴瘤药物输注规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撰写工作组正式成立,并于年1月19日,开展撰写启动会暨专家组沟通会。疫情当下,40余位国内淋巴瘤领域专家组成员云端相聚,共同探讨淋巴瘤药物输注规范,相信随着药物输注规范化的不断推进,能全面提升我国淋巴瘤的整体诊疗水平。

会议伊始,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进行主席致辞,表示随着淋巴瘤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临床亟需新的药物输注规范。此次《指南》的撰写由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护理学组全程管理工作组负责。随后,医院颜霞教授对《指南》制定的临床背景、输注前评估项目、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以及中国淋巴瘤药物输注护理专业发展的困境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规范输注,专业护理,助力新药时代的淋巴瘤全程管理

淋巴瘤的全程管理真正走向规范化和个体化,不仅需要血液科、病理科、放疗科、介入科等学科医生的参与,还需要护理专业的全程参与。目前淋巴瘤新药层出不穷,如单克隆抗体(mAb)、双特异性抗体(BsAb)、抗体偶联药物(ADC)、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以及各种免疫化疗药物等,这些药物的治疗方式纷繁复杂,输注方式包括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既有长时间输注又有短时间输注,输注后的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在目前淋巴瘤药物输注的临床规范操作中面临着输注前评估项目多、药物输注方式多、输注后的不良反应复杂,输注后患者管理难度大等护理方面的挑战。

全面评估,规范操作,淋巴瘤药物输注的管理策略

在淋巴瘤患者静脉输注的日常管理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评估。一是对治疗方案的评估,这也是目前临床中较为缺失的部分。治疗方案的评估包括输液目的、输液疗程、输液速度、药物性质(PH值、渗透压)等。其中对药物PH值、渗透压的评估有助于降低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合并症的发生率。二是对患者情况的评估,包括患者病程、年龄性别、活动情况、配合情况、皮肤状态等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往往重视与操作相关的评估,而忽略了对患者全身状态、治疗方案、药物反应、症状体征等方面的评估,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痛苦程度和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导致治疗中断、影响整个生命周期。因此,需要制定系统的方法,在输注前进行全面评估。

全面评估后,还需进行输液工具以及穿刺部位的选择。输液工具的选择主要考虑工具类型、导管型号、导管材质等方面,穿刺部位的选择主要考虑皮肤状况、静脉弹性、静脉直径、静脉能见度、静脉穿刺难易度等方面。在穿刺过程中的准备工作,如消毒剂的选择、消毒方法的选择、局部麻醉等都需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zy/10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