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医院普外科三病区为46岁患得乳腺癌患者金秀莲(化名)成功开展了ECG(心电图)腔内定位技术应用于静脉输液港置管术,此技术为南疆首例。
ECG腔内定位技术是利用心电监护P波在上腔静脉、右心房等不同部位会发生特异性变化这一特点,来达到精准定位PICC导管头端位置的方法。医院普外科三病区率先在南疆开展了腔内ECG腔内定位技术,目前已为多位患者成功置管。
金秀莲是在普外科三病区正在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了更好帮助她进行化疗,需要为她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将一条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穿刺送入,最终导管尖端送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通过这根导管,化疗药物就可直接输入心脏大静脉,避免了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稀释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有效地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而这就是ECG腔内定位技术带给患者的益处。
普外科三病区副主任邓立军介绍:以往使用的胸片定位法,置管后需经X线胸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X线监测不能实时动态,而ECG腔内定位技术定位精准,采用我自己制作的“双头鳄鱼夹”,与心电导联相连接,通过查看心电图上P波的变化来调整导管头端位置,此技术可避免勿入奇静脉导致药物外渗,解决了置管中导管异位的情况,减少患者重复调管摄片的心理恐慌和疼痛不适;减少了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节约时间、降低成本,保证了及时用药。
ECG腔内定位技术可用于颈内静脉、上臂静脉置管,该项技术的开展将对科室另一项领先技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综合水平的提升注入强大动力,对患者的安全、疗效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编辑:黄叶
终审:杨阳
精彩回顾医院医共体召开年第四季度质量与安全例会先救命后交费医院白衣天使为危重患者打开生命绿色通道医院医共体组织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医院医共体隆重召开七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医院医共体多维度广角度宣传各项工作医院医共体迎接师市卫健委考核送温暖,送健康医院医共体总院义诊活动走进青松建化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