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放射介入科成功为一孕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可能因栓子脱落进入循环系统导致的肺梗塞等致死性结局发生,整个手术的射线曝光时间仅用24秒。
准妈妈陈女士因预行剖宫产手术入住我院妇产科,术前发现右腿明显肿胀,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该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负荷量大,一旦血栓脱落进入心、脑、肺等器官,很可能出现致死性结局,情况非常危急。妇产科副主任田玲、费圣贤主治医师、吴梦丽医师与介入科徐苏玲副主任医师、徐士伟医师、张朝阳医师等紧急会诊,进行MDT讨论并沟通后,认为患者“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明确,由介入科通过介入手术置入腔静脉滤器,过滤阻挡所有脱落的栓子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为介入科常规开展手术,然而在得知手术需要在X线下进行时,陈女士和家人陷入了不安和焦虑,既担心射线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又忧虑滤器置入后取出窗期内不能取出而引起的相关不良后果。为此,介入科医师将射线可能造成的损伤详细告知,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选择置入取出时间窗长的美国Denali滤器,术前反复模拟研讨手术方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作出详细预案,尽可能压缩手术X线曝光时间,减少孕产妇和宝宝可能存在的风险。手术过程采用最小的曝光视野进行操作,对于必须曝光才能完成的手术部分,也采用间断曝光的方式减少射线量。并避开了对胎儿生殖腺等敏感部位进行直接照射。最终手术在全科的努力下成功结束,曝光时间仅用了24s,不到平时手术的三分之一(图1)。
图1:成功置入的滤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而一旦栓子脱落上行进入肺动脉形成肺梗塞(Pulmonaryembolism,PE),将严重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目前针对DVT治疗一般是在充分抗凝的基础上,以血管介入治疗为主:①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atheterdirectthrombolysis,CDT):经皮穿刺血管并将带有多个侧孔的导管送至血栓处,直接注射溶栓药实现近距离溶栓,相对于系统溶栓,此种方法用药量少,起效快。②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mechanicalthrombectomy,PMT):经皮穿刺血管并将导管送至血栓处,采用各种机械方法击碎血栓并抽吸至体外,此种方法可快速减轻血栓负荷,缩短病程。③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intraluminalangioplasty,PTA)及支架植入术:当DVT伴随血管明显狭窄,尤其是髂股静脉等大静脉时考虑使用此种方法,可经皮穿刺并用球囊对狭窄的血管进行扩张,若扩张后狭窄恢复不满意,可置入支架撑开狭窄的血管。以上三种治疗方法可相互配合,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PE为DVT栓子脱落后进入肺动脉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据统计,25%的DVT患者会因为罹患PE而猝死,11%的因DVT发生PE的患者会在发病的1小时内死亡。而预防PE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介入手术的方式在下腔静脉置入一枚滤器,过滤阻挡所有脱落的栓子(图2)。
图2:滤器置入示意图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亦是蚌埠三院放射介入科常规开展的一项介入手术,手术时间约20分钟,仅从股静脉穿刺建立手术通路即可完成。成功置入滤器后可大幅度降低猝死概率,待患者恢复后可将滤器取出,并不会在患者体内留下异物。置入滤器后可更安全进行介入治疗清除血栓,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目前DVT的发病率日趋升高,相信在我院介入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必将早日为更多的DVT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蚌三院放射介入科简介
我院放射介入科自90年代初开展介入治疗工作,目前拥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具有丰富的放射诊断和技术治疗经验,年手术量逾例。
放射介入科目前诊疗项目
肝癌、肺癌、肝血管瘤等各种良恶性实体肿瘤的介入微创治疗。
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顽固性腹水、门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食道、胃肠道、胆道梗阻的介入微创支架治疗.
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症的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出血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前列腺增生、痔疮的介入微创治疗。
放射介入科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四全天
地点:门诊三楼多学科介入门诊(18号诊间)
联系-
(徐苏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