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7453605.html
讲述人简介
乔爱珍,现为空军特色医学中心PICC治疗小组组长,空军级专家,曾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奖4项,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参)编著作13部,出版教学光盘3套,担任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6项。
我叫乔爱珍,年入伍后,医院,成为一名军人护士。年底,我退休后,应组织号召,返聘到新组建的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工作到现在,依然从事着自己钟爱一生的护理工作。再过3天,我将在PICC护理门诊度过自己护理生涯的第44个护士节。回想44个春夏秋冬,我时刻提醒自己是部队把我从一个普通战士培养成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护理骨干。而我必须把临床一线当作自己回报组织培养,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把“为病人解除痛苦,拯救病人的生命”当作生命中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这个信念,也始终让我心中关于“燕尾帽”的那些美好氤氲于心,而当初的梦想也依然在心底最火热的地方稳稳的安放。年我32岁,那年2月,我奉命组建骨髓移植病房护理组,带领4名刚医院第一例骨髓移植患者的护理工作。大家都没有经历过骨髓移植,怎么干?当时,大脑真是一片空白。现在看起来很普通的采髓包、放疗包等等移植需要的十几种包,那时候根本搞不懂。于是,我们请来外院的老师带教,为了节省宝贵的带教时间,白天包起来,晚上我就不回家,再拆开练习包仔细研究,一项一项记到笔记本上,注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并把每天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专科操作的每一项流程、病人血象的每一个变化,都认真记录下来。当年那些密密麻麻的手抄笔记,就成了我带领新护士做骨髓移植护理的“武林秘籍”,帮助我们练成了决战病魔的“真功”。现在想想,当时我们的压力的确很大,真是硬着头皮干。白血病患者经过致死量的化疗和放疗后,白细胞几乎降到了零,90年代也没有刺激因子,医学技术水平不如现在,0期的时间特别长,正常的人体寄生菌,都可能成为他们致命的感染威胁。放疗、化疗、采髓、骨髓回输等等这些关键性的操作都会影响到移植的成败。这些,我都要亲自做,护理过程更是不敢有丝毫疏忽。而且这几项关键性的工作一个连着一个,最长的一次,我连续工作了72小时,连续21天吃住在病房没有回家,等病人骨髓植活,白细胞上升脱离危险后,我才回家看望自己当时不满3岁正在生病的孩子。别人问我,你是不是傻?孩子有危险怎么办?我呵呵一笑说:“这不是都过来了嘛?”其实,作为母亲,怎么可能没有对自己孩子的担心。但当时我想,我的孩子是普通的病,还有人照料,可那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希望可能就那一次,我不尽责,就得自责一辈子。我始终觉得,要干好护理,光有吃苦耐劳是不够的,还要有十足的研究与创新精神。在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比如,怎样让白细胞为0的骨髓移植患者不感染,顺利渡过骨髓空虚期?我通过对病人皮肤、眼、鼻、耳、咽、肛周、锁骨下静脉插管处,以及要对所居住的环境桌面台面、空气定期采样做细菌培养,通过严格的试验数据找出最佳的护理措施。对我一个仅有本科学历,在知识结构上与医生相差甚远的护理人员来说,要想取得学术上的一点成就,就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年,我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上的《骨髓移植感染的防护》被MEDLINE摘录收藏,研究的课题《骨髓移植的护理及感染防护》也在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写文章、做课题最终还是要应用于临床。我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自己的辛苦付出能够换来病人的康复。但是,面对血液病科凶险的疾病,要获得成就感确实太难了。现在回想起来,在成功实现第一例骨髓移植的过程中,我也委屈过,掉过泪,但也正是在这个开拓奋进的集体里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人生态度。肿瘤患者随着静脉输液、化疗次数的增多,血管损坏会越来越严重。从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容易外渗,造成皮肤溃烂,给患者造成痛苦。那段时间,我就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