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执行中,发现有不完善之处,现将不良事件分类补充如下:
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管理部门:医务科、门诊部)
1、诊断、治疗、技术操作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检查、治疗或手术后神经受损等)。
2、麻醉事件: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观察病情不及时等。
3、手术事件: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人体内,术式不当等。
4、非预期事件:非计划二次或多次手术,非计划重返ICU或延长住院等。
5、推诿事件:如多发伤救治推诿,多部门协调不良。
6、错误类:
①病人识别错误:诊疗过程中病人或部位识别错误。②标本错误、报告错误、③漏诊、误诊。④用药错误等。⑤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过程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漏报、错报、迟报等。⑥滥用毒麻限制药品,不见病人乱开药、开错药。⑦中医人员不懂西医知识擅用西医西医疗法或西医人员不懂中医知识擅用中药中医疗法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7、输血事件:输血反应,输血医嘱、备血、传送、血液输注等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8、血型错误
9、输血错误
10、不良辅助检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
11、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理导致的不良事件。
12、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及违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廷误治疗。
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部门:护理部)
1、褥疮、坠床、跌倒、走失、自残、自杀、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误吸、窒息、咽入异物等。
2、管路脱落、自拔、误拔。
3、患者意外烧烫伤
4、治疗液体外渗、外漏以及导致的静脉炎、局部坏死
5、输血、输液引起血液倒流失血或装置脱落、丢失液体或者更换不及时导致空气栓塞。
6、错、漏、损坏、遗失、未及时送检重要标本。
7、错误类:
①病人识别错误:病人或部位识别错误。②标本错误。③执行医嘱错误。④配药错误、用药错误等。⑤不按规定做药物过敏实验。⑥违反药物配伍禁忌。⑦错(漏)发治疗饮食或禁食病人误给饮食致病人检查、诊断、手术延误。⑧术中清点错误致异物滞留体内。⑨测量生命体征记错病人,绘画错误者。
8、因管理不善,致使在抢救工作中,发生器材失灵。
19、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治疗效果。
10、各种护理记录不准确,影响诊断治疗者。
11、供应室发错器械包或包内少放、错放主要用物影响抢救者。
12、病历丢失。
13、不遵守值班、交班制度或擅离职守,病情变化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者。
三、药品不良事件(报告部门:药剂科)
1、药物不良反应。
3、药品过期失效。
4、液体性药品浑浊、包装破损。
5、错误类:①发错药。②配液错误。
6、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四、设备、器械、耗材不良事件(报告管理部门:设备科)
1、计量设备不准。
2、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
3、植入性的钢板、螺钉断裂、起搏器失常、补片排异等。
4、设备器械调校不良,或结果失误或病人损伤。
5、内固定断裂、松动。
五、环境不良事件(报告管理部门:总务科)
1、医院建筑损坏、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医废泄露、放射泄露、危化品泄露、电梯故障导致的人员关闭及损伤等。下水道井盖破损致使人员伤害,高空坠物损伤。
2、公共卫生间,楼道地面湿滑或杂物致使病人及家属跌倒。
3、意外大面积停电。
六、医院感染不良事件(报告管理部门:感控办)
1、院内感染暴发。
2、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2、耗材不规范地复用。
3、消毒物品不达标,或不达标的消毒物品流入使用科室。
4、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意外暴露。
5、过期物品下发或用于病人。
6、因无菌操作不严,造成不良后果等。
7、职业暴露:含针刺伤、锐器伤、割伤等。
七、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事件(报告部门:党办室)
1、病人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等。
2、服务流程欠佳,导致患者不满。
3、沟通技巧欠佳导致患者转院、转科。
4、私自向其他非正当竞争医疗机构转送病人,致使病人发生损失。
八、信息错误不良事件(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
1、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查、检验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2、医疗信息传递错误
3、医疗信息泄露
4、医疗信息不对称事件
5、信息内容安全事件
九、安全类不良事件(保卫科、总务科)
1、治安事件: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
2、伤害事件: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等事件。
3、消防隐患或火灾。
4、食堂食物中毒。
年5月5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