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类病人最容易发生静脉炎,需特殊护理

张某,男,65岁,脑出血,于输完甘露醇后出现条索状静脉炎,这是近期我看到的第七例静脉炎了,最近是怎么了?怎么老是出现静脉炎,是哪里出问题了吗?

首先看一下这几个人的基本资料:

李某,男,72岁,脑梗死

王某,男,67岁,脑出血

张某,女,83岁,脑梗死

刘某,男,77岁,脑梗死

常某,男,65岁,脑出血

程某,男,71岁,脑梗死

总结以上,患者均为脑血管病患者,需要静脉点滴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显而易见此为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但是笔者总结发现,这些患者均大于60岁,均为老年患者,为什么老年患者这么容易发生静脉炎?

静脉炎病理变化

静脉炎是静脉壁一层或几层发炎,静脉内膜受到刺激即是静脉炎的最初症状(触痛),若有皮肤颜色的改变(发红),说明刺激波及到中、外膜、皮肤及真皮,后期静脉变硬呈条索状。

静脉炎的分级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操作护理指南,将静脉炎分为5级:

0级:无临床症状;Ⅰ级:穿刺部位有红斑,伴有或无疼痛;Ⅱ级: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Ⅲ级: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条索状物;Ⅳ级: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条索状物、长度>2.5cm,并伴有脓性渗出。

老年人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

1.机体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组织和器官机能减弱,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其血管特点: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差、脆性增加,管腔狭窄,皮肤组织松驰。

2.疾病因素

老年患者常同时患有一种或几种慢性病,如糖尿病、血管相关性疾病等;由于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血管硬化。

脑血管病患者,如果选择患侧静脉输液,且输入刺激性大的液体,会使患侧肢体血流减慢,血液粘稠度更高,更易造成静脉血管的损伤和浅静脉炎发生。

3.药物因素

静脉短时间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输入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性液体,特别是液体量每天超过ML,容易发生静脉炎。

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液体进入静脉后刺激血管壁,引起血管收缩和痉挛,病人感到疼痛、麻木,以至于静脉变硬、成条索状,严重时出现血栓性静脉炎。

4.留置针相关因素

(1)留置针穿刺部位

远端(踝部、手背)发生静脉炎的几率明显高于近端(腕部、肘部),下肢静脉回流差,下肢血管比上肢静脉易发生静脉炎,可能与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血液在血管内滞留,易形成血栓有关。

(2)留置时间长

套管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

留置套管针本身就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的损伤,套管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机械损伤血管内皮,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局部发生渗漏,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由于血管内皮的进一步损伤,使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管端聚集,聚集的血小板释放组织胺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致局部微红及轻微疼痛,白细胞聚集释放致热源,而发生静脉炎。

(3)留置针的固定于静脉炎的发生也有关系

留置针固定后,其尾端因与外界物体摩擦,使针芯被动运动,与血管内皮发生摩擦,引起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从而引起静脉炎。

5.机械因素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血管脆性大,皮下脂肪少,穿刺过程中导管易刺激血管,引起收缩或痉挛,从而使针梗刺激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切割损伤或穿破血管至血液外渗,造成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老年静脉炎预防性护理

1.合理选择静脉

老年病人使用留置套管针时应合理选择静脉。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进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其次,静脉越小,发生静脉炎的机率越高,出现反应的时间亦越早,极易使血管硬化,不但达不到留置目的反而破坏了血管,故对细小静脉最好不使用静脉留置针。

当输液量大、药物刺激性强、输液时间长的病人应选择血流速度快、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进行留置套管针。

对于血管条件差、输液时间长以及大手术、重危病人,建议应用中心静脉导管,以保证输液、用药、TPN的顺利进行。

2.根据药物性质及输液量来调节输液速度

对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量较大时,应选择粗大静脉注射,输液速度易慢,使药物得到充分稀释,以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及液体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用药顺序上先输入高渗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输入等渗后刺激性较小的药物;输化疗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输血浆、全血、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快速冲管,以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管,保持套管通畅。

3.留置针的选择和留置时间

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择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刺激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而静脉留置针最好的留置时间为3~5d,尽量不超过7d。

4.掌握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

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血管不明显时,可以温水热敷,提高穿刺成功率。

穿刺时见回血要压低角度,因为角度太大容易刺破血管,导致失败。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穿刺时保证局部皮肤消毒合格和针头不被污染,日常使用及维护时,注意手卫生和无菌操作,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6.学会正确的封管方法

输入高渗或刺激性药物后,先静脉快速推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再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减少局部药液残留,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封管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确保留置针管内全是封管液。

7.妥善固定留置针外露部分

妥善固定留置针外露部分,以减少血管内壁机械性损伤。

8.在静脉留置针期间加强观察

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则提示有静脉炎发生,应立即拔除套管针,局部进行湿敷,严重者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老年人发生静脉炎后如何处理?

1.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此处静脉注射、输液;

2.患肢抬高、制动;

3.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亦可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可清热、除湿、疏通气血、止痛、消肿,使用后病人感到清凉、舒适的作用;

5.可配合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6.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7.对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患者,应加强营养。

总之,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抗机械损伤能力下降,加之疾病的影响,并且需要输注高渗液体或高刺激性液体,以及穿刺难度较大,极易发生静脉炎。

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重视老年患者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发生静脉炎后临床上应用硫酸镁湿敷,具有较好的疗效,既经济又方便。若发生严重静脉炎并全身感染症状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老年人静脉炎的的预防和处理,大家如果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参考文献

1.王菁.老年人应用浅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5(34)

2.张淑英.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影响因素及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临床医药文献杂志.,4(86)

3.李会丹,苑海燕.老年术后患者静脉炎原因及对策分析.中国保健营养.,8

4.薛红梅,等.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预防高龄患者静脉炎的疗效评价.当代护理..8

—END—

开课倒计时1天!

扫码后回复:护师,免费报名

推荐阅读:

医院1月新增+护理岗位,年薪20万可入编

只有少数护士知道:水胶体竟有这8种功效

医院的年终奖原来这个水平,医院能排第几?

客服:美小护(weixin:dxydabiaojie)

编辑:胡梦珂责任编辑:陈朵朵

投稿邮箱:humengke

dxy.cn

题图及配图:







































北京哪个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jz/3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