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整理丨国医大师熊继柏肝病临床经验内容

文字整理:晏水英毛小静

图文排版:胡玉星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应肝病专业委员会之邀年12月23日在养天和中医馆做了精彩的临床经验分享——“肝病的诊治”,笔者有幸作为“从方剂到临床”团队成员获得这次学习机会,以前也有那么几次机缘听过熊继柏教授的现场讲课,每次听熊老师的讲课都是一种享受,他幽默生动、引经据典的讲课不仅能学到知识,更重要的就是引导我们从内心深处萌生出“为中医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现在我们将本次的听课记录和心得整理并与大家分享。

点击此处可阅读:国医大师熊继柏肝病临床经验内容分享(上)

肝病诊治验案举例:

熊老分享6个典型案例,5个是围绕西医肝病所讲的案例,1个“西医不是肝病的肝病(中医肝经经脉病变的肝病)”案例;4个是危重案,1个慢性、顽固病案,1个疑难病案。一方面启示大家的临床思维,一方面启示大家我们的肝病究竟怎么治疗。

病例2.

杨某,男,50多岁,某县副县长,因“浑身发黄,全身浮肿,腹大如鼓(大量腹水,为肝病水肿),谷丙转氨酶多”医院下病危通知,患者家属遂将患者用担架抬入熊老门诊。当时见:患者重度黄染,全身浮肿,腹大如鼓(裤子不能上提),转氨酶多,呼吸迫促,连阴囊都肿大了,脉细,苔黄白腻。

熊老说:全身浮肿,腹水那么多,连阴囊都肿了,目前以水湿为主,湿热黄疸当利其小便,故选用茵陈四苓散合用《温病条辨》的二金汤。张仲景讲“湿热黄疸当利小便”。《温病条辨》“……由黄疸而肿胀者,苦辛淡法,二金汤主之。”针对的是湿热气滞黄疸。两方合用就达到消水、利气、清湿热的功效。

服药1周后疗效:患者由家属扶入门诊,已能言语交流,腹胀消退1/3,解除病危通知;二诊原方再进15付,前后共22付药后的疗效:腹胀水肿全部消退。三诊,详细询问,患者长年大量饮酒,每天3顿,每次至少饮白酒1斤。嘱其严格禁酒,要命不喝酒,不要命就喝酒,病人当场保证决不喝酒。予以逍遥散善后。可连续服用1-2月。

随访1年,该患者病情稳定,可惜1年以后患者忍受不了“酒“的诱惑,多次偷偷饮酒1餐1瓶茅台,最终病危,却又不敢找熊老看病,最终西去。

病例3.

张某,男,65岁,某县书记,在湘雅附二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全身又黄又黑,长期低热心烦,治疗无效,告病危。患者为寻求中医治疗,遂求治于熊老。

熊老描述:当时病人就诊时,门诊其他人就像看稀奇物一样盯着他看,堪比黑种人,严重黄疸,全身又黄又黑,低热,心烦,口苦,腹胀便溏。当时熊老就想到“病有谷疸、有酒疸、有女劳疸,酒疸之下,久久为黑疸。黑疸最难治“。患者苔黄滑,结合黄疸黑疸,低热心烦,口苦,腹胀便溏,辨证当属湿热夹瘀阻(西医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很形象地指向了瘀阻)。

针对湿热熊老选用茵陈四苓散退黄祛湿以治疗黄疸、腹胀、便溏;栀子柏皮汤清热;针对口苦、心烦,针对瘀阻选用王清任膈下逐瘀汤,当时熊老选用了其中的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丹皮等活血化瘀之品,另外针对肝硬化加入鳖甲以软坚散结。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皮肤逐渐转为正常,病愈。

随访8年余,患者均未再发病,最后一次死于重症感冒伴高热,恰逢熊老去香港开会,未能及时处方用药。他的家人很是感激熊老,称如果能及时请熊老看病处方,其父亲不会去世。

病例4.

郑某,女性病人,肝昏迷典型病例属急黄,因“黄疸伴高热1月余,已肝昏迷,躁乱不安,谵语”,医院下病危通知,西医无特殊处理,故请熊老诊治。熊老查看病人:患者全身黄染,高热,神志不清,时有谵语,舌质深绛,根部苔黄腻,脉细数。舌质深绛伴昏迷提示热入心包、热伤及营阴,但根部苔黄腻且黄疸未退提示还有湿热。

针对湿热熊老选用茵陈蒿汤,热入心包选用的是清宫汤(元参心、莲子心、连心麦冬、竹叶卷心、连翘心(用筛子筛连翘获得)、犀角)。患者服用5付便苏醒。随访,患者病愈,活了几十年。

病例5:

一位慢性肝炎30年的男性患者,长期多处治疗无果(病人说看了很多名家,全国各地只要听说能治疗肝病的地方基本上都去看过,就差没去外国,但是都没有什么效果)。

熊老描述:患者就诊时胸腹痞满,纳呆,目黄,口干口苦,恶心欲呕,时呕吐黄水,腹微胀满,苔黄白厚腻。熊老说这样的舌苔就如邪伏膜原之舌上白苔如积粉,厚得连舌质都看不见,黄白相间且厚提示湿浊阻滞中上二焦,故胸痞脘胀,恶心欲呕不欲饮食,口干口苦,故选用甘露消毒丹清湿热,且该方主治中上二焦,合用三仁汤,针对湿阻中上二焦,因三仁汤中无清热药,合用甘露消毒丹刚好达到既清热又化湿的效果。三仁汤原文:“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

告知患者:何时苔退,何时病愈。患者连续服药三月,诸症消退,舌苔退净,病愈。

上五个病例都是西医诊断为肝病的肝病,4个是西医下了病危的,1个是慢性肝病,下面一例是西医没有诊断为肝病,但是属中医的肝病,并且是一例疑难病。

(图为熊老与“从方剂到临床”团队)

病例6:

女性患者刘某,38岁,年4月求治于熊老门诊。患病1月余,就诊时痛苦面容,从右乳下缘至右侧腹股沟的皮肤下有一条像铁丝状的直线,并逐渐肿起,其肿起处长约尺余,坚硬不移,疼痛日夜不休,痛时喊天喊地,入夜益甚。医院诊治,结论为腹壁静脉炎及肋间神经痛。熊老查看:局部皮色正常,不红不热,疼痛拒按(轻轻一碰,患者就哇哇大叫),舌紫,苔薄白,脉弦。

熊老当时细思:病痛部位上起于期门穴,直下少腹,这不是“足厥阴肝经“经脉所过之处吗?”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与督脉会于巅”。病位在肝。而局部肿硬不移,疼痛剧烈如刺,当属瘀阻,此乃病性。于是辨证为肝经经脉瘀阻,处以血府逐瘀汤。因患者疼痛剧烈,故将该方主气机升降的“牛膝、桔梗”改为“延胡索”以止痛,患者服药1周后,疼痛全止,其条索肿起处亦消减过半;原方再服一周,病痊愈。

(图为熊老与“从方剂到临床”学生团队)

熊老面对疑难病、急危重症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敏捷的思维,反应灵敏,擅于抓住疾病的本质,故能屡起沉疴,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熊老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之上。本次充实的学习,不仅鼓舞了我们对中医的信心,也启发大家临床如何辨证分析,如何选方用药,以提高临床水平。还是那句话“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只有边读书,边临床,边思考,边总结才能聚少成多,不断成长。

以上是笔者听课后的笔记及心得体会,文中案例乃笔者将熊老讲课时的描述结合自己的语言整理而成,如有不当之处,感谢大家批评指正。

熊继柏

赞赏

长按







































北京白殿疯病医院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jz/2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