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浅静脉炎(Suprficialthrombophlbitis),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血栓性疾病,病变静脉管腔内同时出现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和静脉血栓,而炎症与血栓狼狈为奸,使病变范围不断延伸和扩大。该病与感染、创伤、静脉置管、注射高渗液、硬化剂或某些药品有关,也与长期卧床、高凝状态有关。
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累及下肢浅静脉,特别是曲张的小腿浅静脉,也会累及上肢、胸壁、腹壁、腹股沟、阴茎等处。其中,累及胸腹壁者又称为Mondor氏病,由法国外科医生HnriMondor于年命名。关于Mondor氏病,值得一提的就是,虽然为自限性疾病,但却与乳腺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遇到时还须多加小心。此外,血栓性浅静脉炎虽然累及的是浅静脉,但还是有一定几率发展为深静脉血栓的,从而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须引起必要的重视。
图1:Mondor氏病常累及的静脉通路:A为腹壁上静脉,B为胸腹壁静脉,C为胸外侧静脉。
如果血栓性浅静脉炎反复发作,或迁移至不常见的部位时,如上肢、胸壁等处,应高度怀疑存在恶性肿瘤的可能,尤其是胰腺癌、胃癌和肺癌。而此类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出现,可认为是恶性肿瘤的早期征象,被称为“Troussausignofmalignancy”,即Troussau征。
说到Troussau征,不得不提ArmandTroussau。Troussau是一位杰出的法国外科医生,他于18世纪60年代即发现Troussau征与恶性肿瘤间的联系,并预见性的提出恶性肿瘤可引发血液成分改变,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而非单纯的由炎症或机械刺激所致。随后Troussau进行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均证实这一点,恶性肿瘤会激发全身机体的高凝状态,从而导致血栓可随机出现于全身各处,而非局限于常见的下肢。
当时,发现这一征象的Troussau非常高兴,以至于自信的说:"Sograt,inmyopinion,isthsmioticvaluofphlgmasiainthcancrouscachxia,thatIrgardthisphlgmasiaasasignofthcancrousdiathsisascrtainassanguinolntffusionintothsrouscavitis."
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值得骄傲的。
然而,万万没想到,不久后Troussau在自己身上发现了Troussau征......
最终,Troussau未能逃出胃癌的魔爪。
图2:杰出的ArmandTroussau。(FromWiki)
对我们超声大夫来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症状帮助很大。
体表局部的”红、肿、热、痛“结合超声所见,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呼之欲出。
(1)”红、肿、热、痛“分别指什么?
红,是指病变区域沿浅静脉走行的红斑,一般宽约1cm;
肿,是指受累浅静脉体表可触及,为质地较软的条索状肿块;
热,是指病变区域局部皮温升高;
痛:是指病变区域局部有触痛感。
(2)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超声所见又是怎么样的?
首先,局部浅静脉内径增宽,管壁增厚,腔内充满低-中等回声(与血栓形成时间长短有关),CDFI腔内未探及静脉血流信号,局部探头加压管腔不可压闭。探头向受累浅静脉两端延伸,可探及正常浅静脉,腔内充满静脉血流信号,局部加压可压闭,加压后血流加速。
其次,由于受累浅静脉周边有炎症和渗出液,而表现出周围软组织层肿胀,回声增强,伴少量不规则片状液性区,CDFI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
附带病例加深理解:
患者,年轻女性,产后两周,左手背浅静脉置管后出现局部”红、肿、热、痛“。
图3:二维长轴显示左手背局部浅静脉局部浅静脉内径增宽,管壁增厚,腔内充满低回声。周边软组织层肿胀,回声增强。
图4:二维短轴显示局部浅静脉内壁增厚。周边软组织层内见少量液性区。
图5:CDFI局部浅静脉内未探及血流信号。
图6:CDFI(同一支)相邻浅静脉腔内血流信号充盈。
谈谈您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见解吧?欢迎评论区
如果对本文还算满意
~请点赞和转发~
谢谢您
?
不简单的血栓性浅静脉炎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