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声87岁名老中医张磊教授0元处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628/4646344.html

找中医看病,写得满满当当有二三十味中药的方子司空见惯,甚至一张写不下、写两张的也有。一算账,只能吃两顿的一服药得上百元!——这就是所谓的“大处方”。然而,就是这样的大处方,也未必药到病除。你说让人生气上火不?!

有这样一位中医,平均每个处方在12味药左右,平均每服药10多元钱,可谓方精、药少、量小、效奇,让众多患者啧啧称赞,叹为神医。

这位医生,便是现年87岁的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界泰斗级中医、原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首届全国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得主、主任医师张磊教授。

神奇病例,好治不贵

且看几个张老最近治疗的典型病例——

病例一:三年“泻死鬼”俩月病除增肥

唐某,女,郑州人,6年前不知什么原因,突发腹泻频繁,最多的时候一天去厕所20次,浑身无力、茶饭不香、满腹胀满,痛苦不堪。三年来,唐某东奔西走,医院求治,医院给她诊断为绿脓杆菌感染,于是采用大量消炎药物及思密达、易蒙停等止泻药治疗,泻止不足七日,又出现嗳气、打嗝,并反复出现腹泻,症状一次比一次重,花了很多钱,病情反复不见好转。三年来,唐某的体重由50公斤左右,逐渐下降到30多公斤,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被人戏称为“泻死鬼”。

直到三年后,唐某打听到张磊,遂找他求治。张磊详细询问了病史,四诊结合,开始进行辨证施治。首诊:给予附子理中汤加减温补为主治疗,党参10g、制附子6g、炮干姜6g、赤石脂20g、炙甘草10g、炒谷芽10g,其中粳米1撮(包煎)为药引子。调理数日后腹泻明显减少,其他伴随症状也缓解。中期以健脾丸加减健脾祛湿为主治疗,党参10g、生黄芪10g、炒白术6g、茯苓6g、炒山药15g、清半夏6g、砂仁3g(后下)、鸡内金6g、炒神曲6g、黄连2g、炙甘草3g、炒白扁豆10g,其中生姜一片,大枣两枚为药引(之所以将药名和药量写得如此详细,是想让大家看到,没有一个是贵药)。服药数日后,唐某病情基本稳定,所有症状基本好转。最后服香砂六君子汤健脾扶正收尾,巩固数日痊愈。

仅仅两个多月的中医调理后,唐某不但病除了,而且体重提升到了55公斤。

病例二:断肠人大便通了

无独有偶,张磊教授还曾收治一个与上例相似的疑难杂病。

张某,男,40多岁,因肠道菌群紊乱出现腹泻不止,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断为“巨肠”病。为了缓解患者疾苦,该院医生给他做了手术,把大肠切掉了30cm。手术做好后,病人却出现了严重的便秘,半个月左右才解一次大便,伴腹胀明显、面色晦暗、气息欠佳。医院求治,花了很多钱,均无法缓解便秘的痛苦。最后,经张磊教授的辨证施治,病人得以痊愈。

病例三:三服药治好失语怪病

豫北汤阴县城一小学6年级女生,上午10时许,在参加毕业短跑考试时,刚到终点便觉得两腿发软、不能走路,舌头好像不听使唤、说不出话来,眼珠不能转动,真是呆若木鸡,所幸意识清醒。医院检查,脑部CT检查没发现问题,医生说从未见过如此怪病,只能叮嘱她卧床休息观察。休息四个小时后,开始一点点好转,能一个字一个字说话,下床能迈开步拖着走动。但浑身没劲,说话不利索。医院专家,被告知没招,去省城吧。医院,某知名专家让查电解质、肌酶、肌电图等,查后也没问题。这个专家也只好无奈地让她卧床休息。

这时,有朋友告诉患者家长,可找张磊看看。张磊一看,确诊为气血逆乱,系精神高度紧张导致身体机能阻滞,服用疏风通滞的中药三服可愈。三服药,每服药仅15.6元,服用一天后,女孩便觉得腿有劲、舌头顺溜、眼球也活顺多了。三服药吃完,所有不适均消除。真是神奇!

揭秘:用药如用兵,不在多而在能

药少不贵又能治病,奥秘何在?

张磊坦言秘密: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会用兵的不必倾巢出动,会用药的不必成麻袋用。应视病人情况而定,该用大方则用大方,该用小方则用小方,当轻则轻、当重则重。据证用药,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皆有严格的规范。患者用药除特殊情况外,还应注意用药剂量的大小变化,绝不单纯为了经济效益而开大药方,用不该用的药,给患者及家人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

这需要对中医由衷的热爱、深刻的理解和刻苦的学习。当年,他也是靠着这三条痴迷上中医的。

张磊出生在固始县一个贫农家庭,自幼读私塾,18岁时,师从当地老中医张炳臣。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年调入河南省卫生厅任副厅长。医院坐诊。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他善于独出心裁、出奇制胜,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年,他曾治愈一例小便不通的患者,患者为一个六岁半的小孩,小便点滴不出,痛苦不堪。医院住院治疗,医生为其先行导尿,继而用针药,但是导尿管一拔出,小便仍点滴不出。医生用速尿剂也枉然,X光拍片,也未见异常。10天来,医生愁、家长忧。后在熟人的介绍下,其家长找到了张磊。张磊认为患儿可能为肺气壅滞,肝失疏泄,而导致失常。遂采用提壶揭盖法治疗,以冀“上窍开,下窍泄”,也就是“欲求南风,先开北牖”的方法。药下须臾,尿液畅通,病告痊愈。

治病求本,是张磊遵循的又一规律。各种疾病都有其本质规律,现象是本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本质就反映出什么样的现象,但是也往往出现现象与本质不一致的病症。张磊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通过辨证、立法、用药三个环节,达到治愈之目的。有一患者50多岁,是焦作某化工厂的锅炉工人,因劳动后用装过化学漆的铁桶贮存的水加温洗澡,第二天即感不适,继之右胫浮肿,数日后,整个右下肢肿胀欲裂,疼痛较为严重。

医院先诊为过敏,后诊为栓塞性静脉炎,用了多种抗过敏药物和消炎药物,中药亦用过清热解毒、活血化淤之剂,辗转月余,不见减轻,谓其非截肢不可。患者不同意手术,医院求治,医生仍让其截肢,患者仍然不同意。随后就诊于河南中医学院,张磊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认为劳后汗出肌疏,感受水湿之邪而致。由于水湿之邪淤阻经络,压抑肠道,郁而化热,郁而致淤。淤和热是病之标,湿是病之本。摸清其本质,遂下药治疗,数日后由重转轻,月余后行走自如。三年后回访,健康如常人。

他嗜好中医,但也不排斥西学,择善而从,以彼之长,补我之不足。根据其属肝阳上亢、或肝胆湿热、或肝肾阳虚、或痰淤阻的高血压病人,分别配以建瓴汤、龙胆泻肝汤、镇肝熄风汤或黄连温胆汤等。治疗中参考现代检验指标,取长补短、兼收并取,灵活运用,决不生搬硬套。

他的诊疗经验,毫无保留地以论文形式刊登于多个杂志,他倾情注释的古典医书《产鉴》成为中医划时代的作品,他的《张磊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获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张磊临证心得集》得到中医人的追捧。

学术思想:动、和、平

张磊在从医中,苦研践行经典精髓,广采众家之长,不断总结得失,逐渐形成了“动、和、平”的学术思想,即:动态看待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是静态的;以“和”的理念调动方方面面的因素解决病患,而不是单打一;平衡、平静为病患去除的最终境界,而不是剑走偏锋。这个思想,一直贯穿于其临床的各个方面,常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凡病必辨其偏。是偏盛还是偏衰,是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脏腑的偏盛偏衰,还是邪正的偏盛偏衰,偏盛偏衰到什么程度,如此等等,只有明其偏才能纠其偏,只有纠其偏才能得其平。

2.凡病必辨其真。所谓真就是疾病的本质,只有抓住其最本质的东西,才能治得其当,迎刃而解。始终遵循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旨,进行辨证治疗。

3.凡病必握其势。疾病是动态的,不同阶段有不同变化,尤其是急性病变化更迅速,有些病在用药以后,往往有新的变化,症变治亦变,就是这个道理。

4.凡病必平其心。心,包括病人之心和医者之心。人在患病之后,往往考虑得过多,尤其是大病和难治之病,更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思想情绪很不稳定。从临床上看,因郁致病者有之,因病致郁者亦有之,遇到这样的病人,除开给有药处方外,还须开出无药处方,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病人心得其平。所以张磊常说:医生既要开好有药处方,又要开好无药处方,方为至善。一位女患者,心情烦躁,寐少梦多。因夫病早逝,伤痛久不能平所致。复诊时赠诗一首:“陈罢病情述病因,病因不幸久伤神。应将往事全抛却,面对青山总是春。”又复诊时,果然心情大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章来源

大河健康保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我就在这里,欢迎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jz/10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