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也能活到100岁顶尖糖尿病

很多得了糖尿病的人开始着急:“我得了糖尿病怎么办?”,“是不是会影响寿命”.....其实,得了糖尿病,也能活到岁!顶尖糖尿病专家向红丁的6句话,教你战胜糖尿病!

1、得了糖尿病也能活到岁

很多人认为,得了糖尿病就仿佛世界末日,其实大可不必。

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岁。因为按照生物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它的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从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开始计算的,因此公认的人正常寿命应该是岁。

而目前我国1型糖尿病病人(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应激引发的糖尿病)的平均寿命约为一般人群的80%,2型糖尿病病人的平均寿命约为一般人群的90%。

因此,即便是得了糖尿病,好好保养和预防病发症的话,也能活到岁(X90%=岁)。例如,台湾著名的陈立夫先生就曾患糖尿病50余年,一直活到岁。

图为:陈立夫

2、中国人是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

现在人为什么越容易得糖尿病呢?还是吃出来的!

说到底,中国人是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这种吃法让人没吃几天饱饭就变胖,就得糖尿病。

中国人以前是很经饿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始终没有富裕过,长期的贫困锻炼了中国人很“抗饿”,一顿饱饭可以两天挨饿,饿不死。所以活着传代的人都有这样的本事,禁得住饿,可以说有“饿不死的基因”。这种基因在贫困时期是一个非常好的基因,没这种基因就死了,有这种基因才能活下来了。

改革开放后,突然富裕起来了,这种基因还在那在积攒能量,所以没吃几天饱饭,他可能就变胖了,血压就高了,血糖就高了,糖尿病高血压就来了。

所以到富裕阶段,这个节约基因就从一个好的基因变成了一个坏的基因了。是人容易发胖,发胖以后就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就糖尿病。就是这个过程。

所以不管没有得糖尿病,还是已经得了糖尿病,生活富裕了,还是得吃“穷”一点!

3、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

那糖尿病人应该怎么吃呢?

我们常会告诉糖尿病人种说法叫,“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吃没有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

四条腿的是什么?——猪、牛、羊。(这些肉的脂肪是饱和脂肪酸,而且比较多,不是不能吃,但是不要全吃这种肉)

两条腿的是什么?——鸡、鸭。(这些肉看上去油水特别大,但是它油里面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较多)

没有腿的是什么?——鱼。(鱼的脂肪酸是不饱和程度最高的,而且它的蛋白质丰富,对人体比较好)

一条腿的是什么?——蘑菇。(蘑菇含蛋白质、氨基酸很多,基本上不含什么脂肪,对健康最好)

4、有的糖尿病人,血糖不好;分餐了以后,血糖就好了。

关于怎么吃,除了上面这个原则,还有一个原则:少量多餐!

少量,可以让这顿饭以后的血糖不太高。

多餐,下顿饭前没饿的时候就开始吃东西,不至于引起下顿餐前的低血糖。

这样血糖是比较稳定的,对身体是比较有利的。有的糖尿病人,血糖不好,分餐了以后,血糖就好了。所以建议,少量多餐!

举个例子:

你要吃7两,一天吃四顿——2两、2两、1两、2两。

你要吃六顿——1两、1两、1两、1两、2两、1两。

多吃几次,每次少吃一点。

5、治糖尿病,光吃药绝对不行

门诊中常常会遇到患者问:“大夫,我血糖控制得不太好啊!”我便建议他:“除了吃药,应该注意多锻炼,饮食也得控制一下。”

这时患者常说:“降糖药不行,我觉得打胰岛素就挺好的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我腰腿不太好,不怎么运动,要不换药试试?”

现在糖尿病防治的最大误区是药物依赖,很多患者就觉得吃药、打针就够了,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不进行锻炼了。

其实这么多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好,导致并发症死亡,很大原因在于患者不明白糖尿病的根源在哪里?

糖尿病是个生活方式病,不注重生活方式的管理,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光依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

6、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最后,得了糖尿病,需要心理调整,正确对待糖尿病,需要心理调整的有这么两个极端——一个是:满不在乎,不当回事;另一个是:特别紧张、心情焦虑。

这两个极端都不行,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只有这样,心态才能正常去应对,否则心理上就走极端,对抗糖尿病肯定不成功!

5月1日出诊信息推拿专家李建仲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山西名医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

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颈、肩、背、腰、腿痛等疾病。

5月1日上午

中医内科专家李俊莲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部主任

中华中医学会仲景分会委员

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关节疼痛、产后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溃疡性结肠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复发口腔溃疡等

其他疾病:腰腿痛、脾胃消化不良等

5月1日上午

5月2日出诊信息中医外科专家赵尚华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

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乳腺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乳腺癌;

皮肤疾病:痤疮(青春痘)、黄褐斑、牛皮癣、过敏性皮炎、湿疹、风疹、皮肤过敏、皮肤瘙痒等;

周围血管病:脉管炎、深静脉炎、浅静脉炎的中药内服与外洗治疗;

其它: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肠梗阻、泌尿道感染,胃肠病,癌性疼痛等。

5月2日上午

门氏流派孟动玲博士

主治医师,博士

师承山西省名医门九章教授,门氏流派第四代传承人

消化、内分泌、呼吸以及免疫系统等内科疾病。对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有深入的研究。

5月2日下午

咨询及约诊-

赞赏

长按







































好的白癜风医院
四川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jz/1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