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2982.html
重点部门与重点环节操作规程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一、置管时
1.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时实施更高标准的无菌操作,采取置管部位铺大无菌单(巾);操作人员应戴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或无菌隔离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3.选择适合患者的皮肤消毒剂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年龄2个月以上的患者宜选用含量≥2g/L的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消毒置管部位皮肤。应在皮肤消毒剂完全干燥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4.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二、插管后
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1-2次/周;如果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建议用75%酒精棉片用力擦拭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入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置管患者在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保护导管,避免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剂后的24h内或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置管可能无法保证有效的无菌操作时,应当在48h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等情况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微生物培养。
10.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特别是不应出于对引发感染的担忧在无更换必要的情况下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或动脉导管。
11.医务人员应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出导管。
三、培训与管理
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应制定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核查表,科室每天核查落实情况,并做好记录。感控办定期检查。
3.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生率。
了解更多感控知识,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