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0145.html
近年来,随着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PICC)置管术在医院护理的成熟运用,为了不断优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感,近日,胸心外科王玉琳护士长在PICC置管中进行心电腔内(ECG)定位与x线下定位结果的比较后成功运用ECG定位技术置管,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PICC置管定位技术又上新台阶。
什么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为什么施行前要进行定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上腔静脉,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为患者提供一个长期、安全的生命通道。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长期连续输液等。
但是,有研究表明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如果尖端位置过浅,就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反之,则会进入右心房、右心室或下腔静脉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腔病变、三尖瓣功能障碍或病变、血栓形成,因此在施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前,对尖端进行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历了盲穿、超声引导下置管、塞丁格、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到现在的心电(ECG)腔内定位技术,且通过对比发现,在心电(ECG)腔内定位技术的帮助下,不仅能够优化患者在施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时的舒适感,而且能更精准施行PICC置管术。
“心电(ECG)腔内定位技术”是什么?
心电(ECG)腔内定位技术是一种在置管过程将心电导联线联接导管导丝和心电图机,在送入导管过程中通过“一进两退”的方式,观察心电图上P波的特征性变化来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此项技术实现了在术中实时定位和调整导管头端,达到精准定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位置的目的。
“心电(ECG)腔内定位技术”的优势有哪些?
1.该技术对于危重症、卧床、昏迷、带有引流管等不便转运的患者即可在床边利用此技术进行置管。避免了出现患者因拍片需转运的情况,从而减少转运带来的不便和降低风险,进而保证了患者安全。
2.通过定位,既满足置管过程中实时调整导管尖端的位置,又能及时判断并纠正导管异位,无需重复穿刺,极大的提高了导管尖端位置定位准确性。
3.避免患者因异位而重复拍片浪费精力与费用,同时,也让患者减少放射线的吸收。
4.该技术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和优质护理的内涵。
虽然心电(ECG)腔内定位技术有诸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都适用于这种定位技术。在临床中,房颤患者、看不到p波的患者、肺心病等P波异常者、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依赖于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植入式除颤器的患者不适用该定位技术。
小院说: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