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m.39.net/pf/bdfyy/zqbdf/
!
化疗药物外渗该如何应对?
静脉途径给药是目前各种肿瘤化疗药物最常见的给药方式。而化疗药物外渗是常见的静脉治疗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皮肤的严重损害。化疗药物一旦发生外渗,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一定的伤害,有些患者及家属因此会产生对于静脉化疗的恐惧心理。那么,什么是化疗药物外渗呢,它有什么表现?我们在临床中又该如何认识、应对化疗药物外渗呢?
一
什么是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的过程中发生渗出或者渗漏至人体的皮下组织导致组织细胞坏死的情况。化疗药物的外渗是发生在化疗过程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会导致组织的损伤和溃烂,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骨骼和筋脉的损伤,还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后遗症发生,比如静脉炎等[1]。
临床常表现为皮肤的损害,比如渗漏部位皮肤的红肿、疼痛,皮肤颜色变黑或者起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而某些药物外渗尤其严重的患者,可能没有出现皮肤的明显损害,等发现时候已经产生了皮下、真皮组织的严重坏死,甚至丧失肢体的功能。
国内报道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0%[2],国外报道是5%左右[3]。
二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
导致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化疗药物本身因素、患者因素及医源性因素[4]。
2.1化疗药物因素
许多化疗药物为化学制品或者生物碱制剂,药物的浓度和不同的酸碱度都会对局部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当进行静脉输注时,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这种刺激超过了血管本身的应激能力,从而对血管内膜产生大量刺激而导致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的损伤,甚至发生组织坏死[5]。值得一提的是,长时间的输入发泡剂会明显增加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可能,因此外周静脉输入发泡剂类化疗药物需要在严格的监视下完成[6]。
容易引起化疗药物外渗导致皮肤损害的化疗药物有以下几种:
①各种植物类化疗药:长春新碱(VCR)、依托泊苷(VP-16)、紫杉醇(Taxol)、托泊替康(Topotecan);
②抗生素类化疗药: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博来霉素(BLM);
③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
2.2患者因素
血管、淋巴等因素均是化疗药物外渗的因素。比如静脉管道较细或者静脉壁韧性差,局部淋巴水肿、肥胖、意识不正常、既往静脉损害。
2.3医源性因素
包括护理人员培训不足、静脉输液针头选择不妥、静脉输入部位不完善等。
三
患者如何应对化疗药物渗出
安全、有效地完成化疗药物静脉给药是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共同目标,也需要互相的配合。长期化疗的患者一般采用PICC或者输液港进行化疗,一般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可能性较低。
3.1预防处理
放松心情,配合医护人员。病情特殊的患者要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自己的病情,比如合并有上肢静脉受阻的患者,不能进行上肢输液,否则容易出现药物外渗。
3.2输液过程中的观察
患者在进行静脉药物化疗的时候要积极配合。输液期间应当减少活动,如果输液部位易活动,可以告知医护人员,将纸板制作成输液垫板,固定输液部位,避免产生外渗。在静脉化疗过程中,要观察注射部位周围皮肤及注射部位的感觉,一旦出现明显的疼痛、烧灼感,或是皮肤出现红肿等表现,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3.3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如何配合治疗
一旦出现明确诊断的化疗药物外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首先,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因为外渗部位的肿胀而对局部组织施加压力,否则有可能导致外渗药物的进一步扩散。
其次,发生药物外渗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第三,发生药物外渗的24-48小时内,可抬高患肢,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减少局部组织肿胀。
第四,应该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局部的冷敷或者热敷。采用冷敷或者热敷应根据渗出液的性质、局部皮肤温度的改变和渗出药物的种类[7]而选取。蒽环类、氮芥、阿霉素等化疗药物渗出24小时内,首选冷敷,温度在4℃-6℃为宜。冷敷可以减少疼痛、缓解炎症反应,减少药物向周围扩散。长春新碱类药物外渗时禁用冷敷,应进行局部的加压热敷,热敷的温度控制在40℃-60℃。热敷可以促进微循环扩张,加速渗出药物的吸收和代谢。24-48小时内一般每天两次,每次持续20分钟左右。或者采用中药湿敷,如四黄汤[8]、南风Ⅰ号[9]等。
第五,在治疗的同时应当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外展、外旋的运动,避免患肢长时间缺乏活动而引起关节僵直、肌肉痿弱的后果。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袁守菊.干预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18(18):-.
[2]戴勤,刘丽华,尤国美.化疗过程中预防静脉渗漏的系统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09):80-81.
[3]KhanMS,HolmesJD.Reducingthemorbidityfromextravasationinjuries.AnnPlastsurg,,48(6):_.
[4]刘婷.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6(03):6-8.
[5]杨红梅.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15(01):70-72.
[6]ReynoldsPM,MaclarenR,MuellerSW,etal.Managementofextravasationinjuries:afocusedevaluationofnoncytotoxicmedications.[J].Pharmacotherapy,,34(6):-.
[7]DoellmanD,HadawayL,Bowe-GeddesLA,etal.Infiltrationandextravasation:updateonpreventionandmanagement.[J].JournalofInfusionNursingtheOfficialPublicationoftheInfusionNursesSociety,,32:-
[8]范纪云,肖影,崔雁,石俊静.穴位注射加四黄汤冷湿敷治疗化疗外渗性损伤[J].河南外科学杂志,(05):29-30.
[9]周平,张兰凤,陆勤美,邵火芳,蔡小娟,陈红梅,王静.南风Ⅰ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J].护理学杂志,(20):46-48.
撰稿:俞仪萱
审稿:崔慧娟张静怡
排版:董慧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