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以及应该注意滴速的药物

来源:临床用药(ID:dxyguancha)

一、常用溶液及作用

1.晶体溶液

(1)5%~10%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能。

(2)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和复方氯化钠——供给电解质。

(3)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调节酸碱平衡。

(4)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利尿脱水。

2.胶体溶液

(1)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2)代血浆——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循环血量,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3)水解蛋白注射液——促进组织修复,主要用于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

(4)浓缩白蛋白注射液——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

3.其他静脉高营养液。

二、输液目的与适应证

1.目的

(1)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

(5)利尿消肿。

2.适应证

(1)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

(2)不能由口进食或不能消化经口摄人的食物。

(3)某些药物易被消化液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时。

(4)各种中毒及严重感染时。

三、静脉输液的部位

评估病人

1.周围静脉输液法

(1)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是上肢静脉、下肢静脉。

(2)穿刺部位选择的原则

①根据穿刺的目的和输液时间:一般注射量大、输液时间短者可选用大静脉;需长期输液则由远端末梢小静脉开始选择使用。

②根据药物的性质:有刺激性、黏稠度大的药物宜选用较大的血管。

③根据病人静脉的状况:一般多选择平直、柔软、有弹性的静脉,注意皮肤状况,有淤伤、血肿应避开,已多次穿刺的部位应避免再次穿刺。

④根据病人的安全、活动和舒适的需要:静脉穿刺部位应尽量选择病人活动最少的部位,如避开关节部位。

(3)密闭式输液法

(4)开放式输液法

(5)静脉留置针

2.头皮静脉输液法

3.颈外静脉穿刺法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

3.需长期输液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4.输液前应排尽输液管及针头空气,药液滴尽前要按需及时更换溶液瓶或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5.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针头和输液器衔接是否紧密,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输液滴速是否适宜以及输液瓶内溶液量等,及时记录在输液卡或护理记录单上。

6.需24h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

7.颈外静脉穿刺置管。

五、输液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3)针头阻塞

(4)压力过低

(5)静脉痉挛

2.滴管内液面过高

3.滴管内液面过低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临床上很多药物都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往往容易忽视其滴注的速度,殊不知静脉滴注速度尤为重要。静脉滴注速度不仅关系到患者心脏负荷,有的还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药物的稳定性,甚至有的患者因滴注过快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控制好静脉滴注速度可大大减少这些不良因素。

我们常常采用每分钟的滴数来控制输液速度,换算公式如下:

每分钟滴数=输液总量×每毫升相当滴数(15-20滴)/输液时间

或用每小时输入量来控制输液速度,换算公式如下: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60(min)/每毫升相当滴数(15-20滴)

那么,又有哪些药物需要控制滴速呢?

万古霉素

提到万古霉素,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它的「红人综合征」了。表现为颈根、上身、背、臂等处发红或麻刺感,这是由于万古霉素滴注速度过快导致组胺释放引起的。

除此之外滴速过快还可使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高,超过了其缓冲应激的能力,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可使内膜受刺激,引起静脉炎。有时也可致严重低血压。因此,万古霉素滴注速度宜慢,静脉滴注时间一般控制在60min以上。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静滴速度过快有引起心室颤动和心跳骤停的可能。因为滴注速度过快可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心率减慢、心律紊乱、传导阻滞等,甚至心脏停搏等心血管系统反应。

因此,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时间应控制在6h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两性霉素B在静脉滴注时可在输液内加入肝素,或间隔1-2日给药一次,这样可减少局部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应避免药液外漏,以免局部刺激。且需要注意的是,两性霉素B见光易分解,也必须避光输注。滴注过快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反应的还有抑酸剂雷尼替丁,在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心动过缓,故必须控制输液速度。

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可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阻滞而引起呼吸、心跳停止。因此,林可霉素不可直接静脉注射。而静脉滴注时,每0.6-1g药物需用ml以上溶液稀释,滴注时间应注意不少于1小时。

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滴注速度过快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中枢系统反应。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滴注过快时普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胃肠不适、颜面潮红等反应。因此,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注射液每ml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0分钟。特别注意的是在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时,应避免过度阳光暴晒或接触人工紫外线,如出现光敏反应或皮肤损伤时应停用本药。

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若滴速过快,会加重其胃肠道反应的发病风险。这是由于较高浓度的药物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使胃肠道蠕动增强导致的。因此,临床上在使用阿奇霉素时,单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宜少于60分钟,滴注浓度不得高于2mg/ml。

氨基酸和脂肪乳

氨基酸和脂肪乳常常应用于肠外营养,但此类药物的渗透压大大超过人体正常的渗透压。因此,这些药物若滴度过快,可因高渗作用导致人体脱水,增加细胞外液容量,从而血容量急剧增加,增加循环细胞负担,造成头晕、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现象。

氨基酸类药物,如复方氨基酸(18AA)在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滴速,滴速太快可导致氨基酸从肾脏大量丢失而出现不良反应。其滴速应缓慢,成人约ml/h。而在使用长链脂肪乳时,开始15-30分钟滴注速度应为0.5ml/min,如无不良反应,可增加到1ml/min。

异环磷酰胺

异环磷酰胺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尿道刺激症状及肾毒性,表现为血尿及血肌酐升高,快速滴注时,可导致肾小管坏死,毒性增加。异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时,应溶解于ml溶媒中,滴注时间为3-4小时。

氯化钾

氯化钾属于一定要注意滴速的药物。除了易引刺激性疼痛外,静脉过量或滴注速度过快均可引起高钾血症。患者表现为四肢无力,手脚口唇发麻,呼吸乏力及呼吸困难,心率减慢,心律紊乱,严重者可出现心脏停搏,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氯化钾静脉给药时,用于补钾浓度一般不超过40mmol/L(0.3%),速度不超过0.75g/h(10mmol/h),否则不仅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还有导致心脏停搏的风险。

END

转载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必处理,万分感谢!小编

复习备考哪家强?考试宝典有原题,考试宝典软件历年考试通过率高达90%。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开始做题吧!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
中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hz/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