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1224/4749366.html
·1号
·1、胃痛胃阴不足
每日一练6月13号练习题
·清某,男,50岁,已婚,农民。年2月13日初诊。
·平素嗜酒。胃院部疼痛15年,每因劳累、饮食不调发作或加重。先后服用吗丁啉、三九胃泰等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7天前因劳累出现胃院部隐痛,伴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餐后疼痛消失或减轻,舌质红,若少,脉细。
·请与真心痛相别。
中医疾病诊断:胃痛
中医证型诊断:胃阴亏耗证。
中医病辩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胃院部疼痛15年,辨病为胃痛。7天前因劳累出现胃院部隐痛,伴囗燥咽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餐后疼痛消失或减轻,舌质红,若少,脉细,辨证为胃阴亏耗证.胃阴亏耗,失濡养。
中医类证鉴别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生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胃证候。
中医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剂;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沙参15g、麦冬12g、生地12g、枸杞子9g
当归12g、川揀子9g、芍药12g、甘草9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痈,火毒凝结
·患者,男,38岁,职员。于年7月13日就诊.
·患者2天前皮肤突然出现肿胀.结块迅速,熘热灼痛,现症见:局部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皮肤锨红,灼热疼痛。日后逐渐扩大,变成高肿发·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舌苔黄,脉洪
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发相鉴别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痈
中医证候诊断:火毒凝结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据以皮肤突然出现肿胀,结块迅速,锨热灼痛为主症,故诊断为痈,局部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皮肤燃红疒灼热疼痛.日后逐渐扩大,变成高肿发硬。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舌苔黄胝,脉洪数“辨证为火毒凝结证,火毒内盛,血行不暢而成痈肿.
中医类证别:发在皮肤疏松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下清,范较痈大,3-5日皮肤湿烂.随即腐渍、色黑,或中软而不潰,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行瘀活血。
方剂:仙方活命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白芷12g小贝母10g、防风9g、赤芍9g
归尾6g.甘草6g.皂角刺10g.天花粉10g,
乳香9g,没药9g、金银花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号题
·1、哮病、肺肾两虚
患者,男,50岁。已婚,工人·年2月19日初诊.
患者幼年起反复出现发作性喉中痰鸣气端·1个月前受凉后喉中哮鸣又作,伴咳嗽、呼吸困难,经治已有好转。现症: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腿酸软,心慌;不耐劳累,畏寒肢冷,面色苍自,舌淡苔白.质胖,脉沉细。
请与喘证相鉴别。(助理无需掌握)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哮病
中医证候诊断:缓解期一肺肾两虚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分析):以发作性喉中哮鸣,呼吸困难为主症,诊断为哮病,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脉沉细,辨证为缓解期.肺两虚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
原,津凝为痰。
中医类证鉴别: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可资鉴别。
中医治法:补肺益肾。
·方剂名称: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2、闭经气血虚弱
杨某,女,32岁,已婚,职员.年3月30日初诊.
患者有月经后期病史,产后出血史·平素月经量少,经色淡而质海。末次月经为年5月10日。现症: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头眼花,神疲肢软,毛发不泽易脱落,蠃瘦萎黄,脉沉缓,舌淡苔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題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胎死腹中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胎死腹中者,除月经停闭外:尚应有妊娠的征象,但子宫增大多小于停经月份。B超检查宫内可见孕囊.胚芽或胎体,但无胎心搏动。闭经者,停经前大多有月经紊乱,停经后无妊娠征象。
中医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剂名称:八珍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熟地黄15g、山萸肉12g、胡桃肉10g、当归12g、
人参1Og(另煎)、麦冬9g.五味子12g、茯芩9g、
·半夏6g,陈皮9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闭经
中医证候诊断:气血虚弱证
中医辨病辨证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诊断为闭经.头眼花,神疲肢软,毛发不泽易脱落,赢瘦萎黄;脉沉缓,舌淡苔少,辨证为气血虚弱证。营血大亏,冲任血虚,无血化经水,致成经闭。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熟地黄15g、山萸肉12g、胡桃肉10g、当归12g、
人参1Og(另煎)、麦冬9g.五味子12g、茯芩9g、
·半夏6g,陈皮9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十宣、公孙主治
·针灸手法不当的弯针处理
·牙痛及风火牙痛的针灸取穴
·承山、丰隆主治
·立磙法
·曲池、肺俞、支沟
·毫针捻转泻法
·照海、膈俞、迎香定位
·走罐法
·脉诊
·大鱼际揉法
·夹脊.血海、少商
号
·1、右胁助疼痛,与情志有关,嗳气频作,,胃脘痛鉴别.
·寿某,男,29岁,已婚,职员·年5月15日初诊。
患者1年来常因工作劳累而情志不遂,时有右胁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頻作,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胁痛
中医证候诊断:肝郁气滯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右胁肋疼痛为主症,
诊断为胁痛.右胁肋疼痛,与情志有关,嗳气頻作,诊断为肝郁气滞证.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发为胁痛。
·中医类证鉴别:胁痛与胃脘痛两者的病证中皆有肝郁的共同病机.但病位不同,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兼有嗳气頻作、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胁痛病位在胁肋部,伴有目眩、口苦,胸闷.喜太息的症状。
中医治法:疏肝理气。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柴胡15g、枳壳10g、香附12g、川楝子9g、
白芍12g、甘草6g.川芎9g,郁金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右足麻木,酸痛,怕冷,行走活动加重,皮肤暗红·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舌暗红,脉涩。
·张某,男,31岁,工人.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5个月前小腿反复出现红肿疼痛,游走不定,此愈彼起,医院诊断为“青蛇毒”,西医诊断为游走性浅静脉炎,经治疗后好转。3个月前出现左足麻木,发凉,行走后小腿酸胀疼痛,稍歇痛减。1个月前疼痛加重,出现间歇性跋行。查体:左足皮色暗红,皮肤发凉干燥,跌阳脉搏动消失。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
请与雷诺病鉴别。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脱疽。
中医证候诊断:血脉瘀阻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右足麻木,酸痛,怕冷,行走活动加重为主症,辨病为脱疽。皮肤暗红,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舌暗红,脉涩,辨证为血脉瘀阻证。邪阻脉中,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气血不达四末.失于濡养。
中医类证鉴别;雷诺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上肢较下肢多见,好发于双手:每因寒冷和精神刺激双手出现发凉苍白,继而紫绀,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的三色变化(雷诺现象),病患肢动脉搏动正常,一般不出现肢体坏疽。
中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过及煎服法:
当归15g.熟地10g、川芎12g白芍12g、
桃仁12g、红花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