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患者接受治疗的有效途径,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一项重要手段。然而即便是工作多年的老护士也不可能完全达到一针见血。其实心理因素在这里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护士,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沉着冷静,做到一针见血。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影响护士心理素质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01影响护士静脉穿刺的几种外界因素
环境因素: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可以干扰人的信息,如喧哗、喧闹、围观者、放器皿、开关门窗及脚步声等噪声或有人在护士旁边议论一些带有刺激性的事情,包括室内灯光、空气等都对护士的感官和情绪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安静舒适的环境、明亮和谐的光线,可以安定和保持护士的心理平衡,使护士顺利地完成静脉穿刺。
患者因素
患者的身份:患者是领导或是护士熟悉的人,患者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语言都可以成为不利于护士心理的刺激源,有的患者情绪差就乱指责护士,有的患者过分挑剔,从护士到静脉穿刺针的号码,甚至于选哪里的静脉都要由自己指定等。譬如就小儿而言,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呵护和关爱,医院就变成对医护人员医疗和操作技术的苛刻要求和百般挑剔,尤其是当一针穿刺未成功时,面对家属的质疑,要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解自我表现,避免多余思维信息干扰,这些都能形成一种与护士心理很不协调甚至不和睦的气氛,起到暗示、压抑的实际效应。适应性较差的护士就会因此而出现思想顾虑、惭愧、紧张、自卑、慌乱或注意重心偏离,使充分考虑静脉穿刺的方法和认真观察静脉穿刺的能力出现暂缺,导致盲目进针,降低了穿刺的成功率。
个体差异: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体质、胖瘦和所患疾病不同,因此静脉也各有特点,护士必须仔细观察、不断总结才能掌握,对有穿刺难度的浅静脉,穿刺前适当延长扎止血带的时间,使用血管显露方法,充分暴露血管,静脉穿刺时放慢穿刺速度,将会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若不因人而异,失误必然在所难免。
物品因素
物品的优劣也会给护士造成一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针头带钩、针尖钝平;止血带松弛缺乏弹性;输液管漏气、调节器不紧等常用的物品质量问题都会给穿刺的成败带来影响,所以护士在穿刺前必须仔细检查所需物品,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条件因素
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往往引起静脉炎、血管壁硬化,弹性减低或消失,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静脉扩张充盈暴露。穿刺时充分暴露静脉,也有助于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机械性损伤。增大输液管道的负压,使管道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压力,穿刺针头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即迅速流进针管内,穿刺易成功。
02
影响护士静脉穿刺的几种内部因素
个性特征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个性。它包括兴趣与爱好、能力与素质、气质与性格等。个性的积极水平和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如果护士遇事取决于情景而不是个体的积极趋向目标,那么护士在操作时若遇到随机情况特别是在紧张抢救或上级考核、当众表演时,就会情绪紧张,心慌意乱,甚至平时容易的静脉穿刺也会屡次失败。也有的护士个性积极水平和倾向性取决于患者对自己的态度,信任、赞赏等都会起到强化作用,反之就会因此而弱化。那么,护士外显行为优势必然随之波动。因此作为一名护士,要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必须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个性。
心理素质
认知:认知与评价客观存在的角度、方式、经验有关。作为护士不论患者的静脉粗细、深浅和有无弹性都有一个认真观察的过程。例如:年老偏瘦的患者,静脉看起来明显,容易穿刺,但它的特点是滑、脆,如果护士只看到表象,不掌握其实质,就难做到一针见血。因此,作为护士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各种不同年龄、性别、体型和不同疾病的患者静脉特点,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情绪: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并影响着认识活动的进行。情绪的波动会影响护士穿刺的成功率。例如:有位静脉穿刺技术比较过硬的护士,一次在操作前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结果十多个静脉穿刺几乎都是二针或三针才成功,可见一些无意识的变化,其潜在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护士必须掌握情绪变化的心理过程,注意稳定自身的情绪变化,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身体素质:护士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无论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24小时三班制必然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尤其是女性在经期前心理状态极不稳定,情绪起伏较大,易怒、忧郁、焦虑、应激能力下降等,这些都将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因此,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除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有效方法外,操作者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稳重自信,才能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请发邮箱
qq.哪家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盖百霖价格大概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