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答疑二

1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暂不能献血

1.口腔护理(包括洗牙等)后未满三天;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后未满半个月;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及扁桃体手术痊愈后未满三个月;较大手术痊愈后未满半年者。

2.良性肿瘤:妇科良性肿瘤、体表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后未满一年者。

3.妇女月经期及前后三天,妊娠期及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4.活动性或进展性眼科疾病病愈未满一周者,眼科手术愈后未满三个月者。

5.上呼吸道感染病愈未满一周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6.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

7.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个月者,急性肾盂肾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泌尿系统结石发作期。

8.伤口愈合或感染痊愈未满一周者,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皮肤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二周者。

9.被血液或组织液污染的器材致伤或污染伤口以及施行纹身术后未满一年者。

10.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自接触之日起至该病最长潜伏期。甲型肝炎病愈后未满一年者,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病愈未满二年者。一年内前往疟疾流行病区者或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弓形体病临床恢复后未满六个月,Q热完全治愈未满二年。

11.口服抑制或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包括含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类药物)停药后不满五天者,不能献单采血小板及制备血小板的成分用全血。

12.一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13.寄生虫病:蛔虫病、蛲虫病感染未完全康复者。

14.急性风湿热:病愈后未满二年或有后遗症者。

15.性行为:曾与易感经血传播疾病高危风险者发生性行为未满一年者。

16.旅行史:曾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检疫传染病疫区或监测传染病疫区旅行史,入境时间未满疾病最长潜伏期者。

12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献血

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包括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以及肺功能不全等。

2.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如包括各种心脏病、高血压病、低血压、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静脉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包括慢性胃肠炎、活动期的或经治疗反复发作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胰腺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4.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泌尿道感染以及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5.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包括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治愈者除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淋巴瘤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6.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障碍疾病患者,如包括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状腺功能性疾病、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尿崩症等。

7.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如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大动脉炎等。

8.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病,如包括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9.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包括经常性荨麻疹等、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等。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10.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包括脑血管病、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等,以及有惊厥病史或反复晕厥发作者。

11.精神疾病患者,如包括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癔病等。

12.克-雅(Creutzfeldt-Jakob)病患者及有家族病史者,或接受可能是来源于克-雅病原体感染的组织或组织衍生物(如包括硬脑膜、角膜、人垂体生长激素等)治疗者。

13.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4.传染性疾病患者,如包括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麻风病及性传播疾病患者及感染者,如包括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者、淋病、尖锐湿疣等。

15.各种结核病患者,如包括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16.寄生虫及地方病患者,如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肺吸虫病、囊虫病、肝吸虫病、黑热病及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7.某些职业病患者,如包括放射性疾病、尘肺、矽肺及有害气体、有毒物质所致的急、慢性中毒等。

18.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镇静催眠、精神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既往或现有药物依赖、酒精依赖或药物滥用者,包括吸食、服食或经静脉、肌肉、皮下注射等途径使用类固醇、激素、镇静催眠或麻醉类药物者等。

19.易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如包括有吸毒史、男男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者等。

20.异体组织器官移植物受者:曾接受过异体移植物移植的患者,包括接受组织、器官移植,如包括脏器、皮肤、角膜、骨髓、骨骼、硬脑膜移植等。

21.接受过胃、肾、脾、肺等重要内脏器官切除者。

22.曾使受血者发生过与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献血者。

23.医护人员认为不能献血的其它疾病患者。

13

献血后如何活动或运动

献血后当天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干重体力活、高空作业或通宵娱乐。

14

正常人献血后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应注意饮食营养正常搭配,适当补充营养,吃些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当天可较平时多饮水,但不要暴饮暴食。

15

献血时怎么办

(1)带好有效证件,按规定要求进行登记,填写体检表。

(2)量体重、测血压,并由医师进行物理检查。

(3)抽少量血样进行化验检查。

(4)到休息厅等候体检结果。

(5)体检合格者,交验体检合格登记表及采血标签,进行采血,采血穿刺前要握紧拳头,当采血针进入静脉后,拳头做放松、握紧动作,直到采血完毕。

(6)采血完毕,按住止血棉球或创可贴至少10分钟左右,请不要捻动棉球或揉搓针眼,以防皮下血肿。

(7)献血后到休息室休息,领取无偿献血证和纪念品。

16

献血后如何止血

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针眼处及上方5~10分钟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为屈肘会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血管的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瘀血;也不要捻动棉球,那样会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

17

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多吗

不多。有关专家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观察了献血人次,发生献血反应84人次,占献血人次的0.2%。所有人次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后,献血者均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其中男性13例,女性71例;轻型51例,中型23例,重型10例。

18

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有哪些

(1)精神过度紧张:对精神紧张者,除宣传献血常识外,在采血过程中与其聊天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献完血,下次就不那么紧张了。而不要老是告戒他/她不要紧张,那样实际上是提醒了他/她,使他/她更加紧张。

(2)空腹献血:先让其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然后献血。

(3)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休息好再献血。

(4)采血不顺利: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少采血中的不顺利现象。

(5)晕车晕针晕血:可喝点热水,吃些可口食物,如水果等,到户外散散步,呼吸些新鲜空气,症状消失后再献血。

19

餐后献血会大大减少献血反应吗

对。空腹采血是输血医学的传统做法,其目的主要是杜绝血液稀释、乳糜血等问题,以保证血液质量。但弊端是空腹易导致血糖相对降低,在采血过程中血容量下降,故常易造成献血者的轻度或重度献血反应。而餐后采血为输血工作的新观念,因为进食既可增加血糖浓度,又可增加血容量,故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特别是重症献血反应的发生,其关键是要控制献血前进食的素食性,杜绝乳糜血的发生。有关专家为验证餐后献血效果,对名空腹献血者及名餐后献血者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为:均无一例乳糜血;空腹献血者有3例一般献血反应,餐后献血者只有1例;空腹献血者有1例重症献血反应,餐后献血者无一例。这说明餐后献血是可行的,只要控制献血前两餐以素食为主,就可达到既保证血液质量,又解决献血反应的问题。

20

空腹献血者为什么偶尔可出现低血糖性昏厥

在献血过程中,偶可因献血前10~12小时未进食而出现眩晕反应。其表现为:软弱无力、头晕、脸色苍白、皮肤凉冷、大汗、恶心、呕吐。脉博缓慢、并短暂性意识消失—昏厥,被称为低血糖昏厥。这只是一时性血糖降低,待晕眩症状完全消失时,体内血糖也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糖是人体分解代谢和氧化过程能量的主要来源,当人体长时间未进食又因献血而使一部分能源被消耗时,耐受力低者会使血糖暂时降低。血糖过低对机体的影响是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部组织。这时,可通过高级神经边缘系统,下丘脑腹中核刺激交感神经并抑制下丘脑腹侧核与迷走神经,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胰岛素减少,大部分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动脉压突然下降,导致一时因缺血而缺氧,即出现短暂的意识消失。若此时献血,血流量减少,运输到脑组织的糖就更相对地减少,而脑组织不能进行无氧糖酵解,随之发生缺血反应。初期反应在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皮层下中枢包括底节、下丘脑及植物神经也相继受累,最终致中脑活动受影响,而出现低血糖性昏厥。

本文转自输血,版权和荣誉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酒泉市中心血站

赞赏

长按







































杭州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治白癜风郑州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hz/2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