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泽医疗PICC整体解决方案:
--
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由于维护不到位,将会影响导管的正常使用,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静脉留置针已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一种主要工具。使用留置针不需要每日进行静脉穿刺,既能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恐惧,也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和急救,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留置针虽然好用,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本文根据质量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版INS静疗指南,就留置导管维护的一些细节问题和大家分享
问题1:留置针的一端处于开放状态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输液结束留置针未做到U型固定,而更为严重的是一侧端帽已脱落,留置针处于开放状态。
处理:拔除该留置针,如有需要,重新留置。
提醒:留置针留置期间,需对整个输液系统定期检查,从输液容器到血管通路装置、穿刺部位,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输液的准确性以及输注液、敷料和给药装置的有效期。
问题2:头皮针穿刺肝素帽固定欠妥
这种现象较为常见。由于针头固定不牢,有可能导致针头滑脱,容易对患者以及护士造成伤害。
处理:重新固定。在固定时,需要注意这个问题,保证连接牢固以防止针头滑脱。
提醒:目医院常用的静脉输液方式还是一次性头皮针穿刺,肝素帽连接静脉输液装置。INS指南推荐利用螺口连接可以保证血管通路装置导管座或穿刺部位上无针输液接头的安全连接。
问题3:敷料有渗液渗血未及时更换
颈内静脉留置后,局部加用纱布敷料固定,可见敷料有陈旧性渗液、渗血未及时更换,容易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
处理:重新更换敷料。
提醒:应定期进行穿刺部位护理,包括皮肤消毒和更换敷料。有研究显示,敷料因污染、松动或潮湿而更换次数超过2次,感染风险增加至少3倍。因此,需保护敷料以降低敷料污染、松动和潮湿风险,从而减少因频繁敷料更换而引起感染风险增加。
敷料更换频率:
透明敷料至少每5-7天更换;
纱布敷料至少每2天更换;
若透明敷料下使用纱布敷料,则更换等同于纱布敷料;
若透明敷料下的纱布敷料用于支持输液港蝴蝶针翼,且不阻挡置管部位,则更换等同于透明敷料;
若置管部位渗出、压痛,或其他感染症状,或敷料污染、松动或潮湿,应立即更换敷料,并进行置管部位评估、清洁与消毒。
问题4:敷贴固定影响穿刺点评估
从下图左可以看出,该患者采用了逆行穿刺的方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而其中用了多道胶布固定留置针延长管。下图右未用透明薄膜敷料固定,直接在穿刺点上方使用无纺布敷贴固定。这两个案例都会影响穿刺点的评估。
处理:外周静脉留置针应使用透明贴膜固定。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主诉,包括疼痛、感觉异常、麻木或麻刺感等,以评估穿刺点局部情况。
提醒:透明薄膜下的纱布应视为纱布敷料,每2天更换一次。透明薄膜下的无纺布敷料也应每2天更换一次。
问题5:静脉炎、敷料松动
沿静脉走向有红肿,局部敷料已出现松动。该患者所输注的是脂肪乳剂,所使用的是普通输液器(含DEHP)。
处理:拔除外周静脉导管,局部按静脉炎处理方法去处理。建议通过CVC/PICC进行输液,选择不含DEHP的输液装置。
提醒:
1、连续输注肠外营养液时,不可使用外周静脉导管。护士应根据治疗方案、预期治疗时间、血管特性,患者年龄、合并症、输液治疗史、患者对血管通路装置的偏好等,为患者制定血管通路装置计划。
2、根据穿刺部位和(或)全身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有指征时,都需拔除儿童或成人患者输液中或未输液的外周静脉短导管。
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但不限于:
任一程度的疼痛和(或)触痛或没有触诊的疼痛;
颜色变化(红斑或发白);
皮肤温度变化(热或冷);
水肿;硬化;
穿刺部位渗出液体或脓液;
其他类型的功能障碍(诸如冲管时遇到阻力,无血液回流)。
3、如静脉输注脂肪乳剂溶液,应该使用不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给药装置。DEHP有一定毒性,有研究表明脂质溶液中DEHP含量过高会产生危害,尤其是对新生儿、儿童和长期需要家庭营养的患者。
问题6:冲管与封管
冲管:目的是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清除导管内积存的药液,从而减少不相容药物相互接触的风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封管:是在输液结束后,使用不同类型的封管液,以减少内腔堵塞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
冲管的时机:
1.在每次输液之前,应冲管并抽回血以评估导管的功能;
2.在每次输液之后,应冲管以清除导管内腔中输入的药物。
3.输注高黏滞性液体(输血、成分血、TPN、白蛋白、脂肪乳)后,应立即冲管再接其他药物;
4.两种有配伍禁忌的液体之间;
5.输液间歇期定期维护时(PICC1周1次,输液港4周1次)。
封管的时机:输液结束冲管后应进行封管。
问题7:评估导管功能
通过抽回血和冲洗导管无阻力可以确认导管的功能。
在刚开始冲管时,先缓慢回抽,如果可见血液回流,并且颜色、稠度与全血相同,说明导管功能正常。
切记:如果回抽无回血不要强行冲管。
如果遇到阻力和/或未见血液回流,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确定导管功能,再来决定导管是否继续使用。先确定堵塞的外部因素。例如,检查封管夹是否夹闭或输液装置是否扭结、敷料是否移动等。
来源:老年科护理推荐阅读
picc皮肤异样怎么办
如何预防PICC置管后的相关皮肤损伤
PICC导管置入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各有哪些临床表现?应如何处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