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求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而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注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2.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因为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而易产生血栓和炎症,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

3.输液非生理pH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注速度宜慢,使其有充分稀释过程。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注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5.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

6.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至上肢。

7.成年人使用留置针96h要更换穿刺部位,出现局部静脉炎表现时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并查找原因避免相关因素的影响。

8.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的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小时一次,每次20min,热疗改善了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9.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肢体抬高、制动。根据情况局部使用水胶体辅料、进行热敷或湿热敷等处理,如合并全身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10.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消炎的能力。

本文摘自人民军医出版社《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权威
白癜风复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hz/2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