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层医师公社根据百度文库、上海药讯整理
静脉输液的治疗手段有着其他给药方式不可替代的一些优点,也是基层医疗机构治疗疾病常用方法,但是临床使用风险也比口服、外用药大得多,它可能诱导病人基础疾病恶化并带来生命危险。静脉输液过程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六个细节,其实稍加注意都能避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都有哪些?
1
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有些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或是在搬运、贮存、使用过程中发生碰撞,出现细小裂纹,或瓶口松动漏气造成微生物污染,都可能发生输液反应。
这就要求咱们在选购药品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保障体系好的厂家产品,选购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
2
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配液过程中没有严格履行“三查八对”,对液体外观未仔细检查;或未做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药。
这就和平时的操作习惯有关了,完全是能够避免的,就看你细不细心,规不规范了,毕竟出了事后果不堪设想。
3
液体和患者体温相差过大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暑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导致液体温度过凉,使得其与人体温差加大,输入人体可能导致输液反应。
所以,如果液体瓶子太凉不宜急用,适当升温再用较好。
4
输液过程操作不规范配药过程中药物浓度过高或给患者输液时滴速过快,都有可能引起输液反应。输液前20分钟应尽量慢滴,切莫求快。
5
液体配伍过杂一组液体中加入药品种类太多,药物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导致的输液反应同样较为常见。
如: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可达5-6种之多,肯定是不合适的。
另外,中药针剂尽量不要和西药配伍混合,即便要用也必须有文献资料作依据。
6
警惕这些患者输液反应与病情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感染性病人,如患有肺结核、支气管肺炎、上感(包括重感冒合并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肝炎、肺部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疾病的患者,正常人能耐受的液体热原量到这类人群身上,就容易引发输液反应。
同时,10周岁以下儿童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本身体质较差、免疫力不高,出现输液反应的机率也相当高。所以给这类人群诊治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药物的禁忌症,即便需要输液,也必须要随时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