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皂苷钠静脉炎等副反应处理

七叶皂苷钠静脉炎等副反应处理

七叶皂苷钠具有抗炎症、抗渗出、消水肿、改善微循环以及抗氧自由基的神经保护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及伴发的脑神经功能失调,此外,在创伤、骨折、烧伤、手术后肿胀与血肿、以及慢性静脉功能障碍相关性疾病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在脱水时对肾脏损害明显小于甘露醇,所以得到临床的一致认可。但由于其产品化学结构特性,仍有一些副反应影响临床使用,有部分患者滴注七叶皂苷钠会出现静脉炎,经查询学术论文,建议如下:

1.准确掌握给药浓度及剂量: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浓度不超过0.04%,配制液体时通常用NS或5%GSml,如患者损伤较重或脑水肿明显可遵医嘱加大给药剂量,但仍应准确掌握好给药浓度及剂量(日使用量不超过20mg),药物过量会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2.正常人血液的PH值为7.35~7.45,PH值低的溶液是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之一。七叶皂苷钠的PH值为4.6,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3.2~5.5,都低于人体血液PH值,因而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笔者使用的木糖醇溶液因其PH值为4.5~7.0,接近人体血液的PH值,因此七叶皂苷钠加入木糖醇溶液中静脉滴注可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充分滤除微粒,减轻微粒对血管的刺激,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严格选择和使用粗直、有弹性、易固定、血流通畅的健侧大血管进行穿刺,有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输液渗漏和重复多次穿刺对血管的破坏。

5.使用输液加温器,将药液输入温度的调控在25~33°左右,可以明显减少静脉炎发生率

6.在连续输液过程中,七叶皂苷钠组液体原则上不安排在第一组及最后一组输入,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性

7.静滴速度影响:研究发现,适当加快七叶皂苷钠的输液速度(60~70滴/分)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对同一患者前后2天采取不同的输液速度(分别为60滴/分和30滴/分),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观察都表明加快滴注速度、减少输液时间可以减少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也有资料显示,低于20滴/分的滴速也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8.对于已出现静脉炎,应立刻停止该部位输液,静脉炎部位硫酸镁持续湿热敷治疗,疼痛缓解后改为常规湿热敷疗法。出现血管硬化患者,除了常规热疗之外,加2%普鲁卡因做血管周围封闭,1~2次/周,间歇期用中药冰片包扎外敷血管硬化处。

9.对于其他副反应,如心动过缓:表现为患者在用药第5~6天与入院时比较,心率减慢约20~30%,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窒性心动过缓,对患者予以心理支持,指导其放松紧张焦虑情绪,卧床休息,并遵医嘱予对症治疗,参脉注射液10~20ml溶于0.9%生理盐水ml静滴,症状可逐渐缓解直至心率恢复正常

10.过敏返应:患者表现为在用药3~4天后出现全身皮肤散在皮疹瘙痒,立即予停药,静推地塞米松10mg及10%葡萄糖酸钙20ml溶于10%葡萄糖液ml静滴治疗4~5天,同时注意加强皮肤护理,嘱其不得抓挠,保持皮肤清爽干燥等处理后皮疹消退.

参考文献:

1.护理干预对临床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张辉兰《临床护理》年5月第7卷第5期

2.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护理现状李梦来黄雪梅汪丽琏《内蒙古中医药》年1月第3期

3.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高育美《湖南中医杂志》年3月第25卷第2期

4.输液速度对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影响董桂芬,曾爱莲.《中国误诊学杂志》年07期

5.七叶皂甙钠不同滴速与静脉炎关系的临床研究钱娟陈益清陈红琢《护士进修杂志》年04期

赞赏

长按







































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
白巅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hz/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