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髂静脉支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s://m-mip.39.net/pf/mip_4712920.html

本文刊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9~24

作者:曹广信*,尚遂源,孙波,裴长安,汲武广,胡潍青,张杰峰单位:医院血管外科,山东潍坊_

摘要

目的评价髂静脉支架在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有髂静脉狭窄或者闭塞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月医院收治并行腔内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80例。根据手术是否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通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髂静脉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CDT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效果、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率分别为及流行病学和经济研究-生活质量/症状(VEINES-QOL/SYM)问卷调查评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术前,2组大腿、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组大腿、小腿周径差及消肿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3、6、12个月后,观察组静脉通畅率分别为45例(.0%)、43例(95.5%)、41例(91.1%)及41例(91.1%),对照组分别为29例(82.8%)、27例(77.1%)、26例(74.2%)及25例(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0(0.00%)与4例(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DVT复发率分别为4例(8.89%)与5例(1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VEINES-QOL/SY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VEINES-QOL/SY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髂静脉支架在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有髂静脉狭窄或者闭塞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置管溶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常发生于下肢,发生率可达20%~40%[1]。目前,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为临床首选的溶栓方法[2]。但对于合并骼静脉压迫综合征(Cokett综合征或May-Thurner综合征)的患者,单独的CDT抗凝治疗效果欠佳[3],腔内方式解除髂静脉狭窄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髂静脉支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月医院收治并行腔内治疗的急性下肢DVT伴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80例,其中男例43例,女性37例。根据手术是否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年龄25岁;(2)发病时间在14d以内;(3)血浆D-二聚体≥ng/ml;(4)超声检查证实急性下肢DVT;(5)随诊材料完整;(6)口服抗凝药物≥12个月;(7)CDT治疗后造影符合髂静脉狭窄者(狭窄50%)。排除标准:(1)怀孕或哺乳期妇女;(2)活动性出血或有高度出血风险患者;(3)易栓症;(4)肝肾功能不全者;(5)合并影响抗凝治疗的严重疾病;(6)血液系统疾病患者;(7)CDT治疗后造影符合髂静脉狭窄者(狭窄50%)。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下腔静脉滤器+CDT治疗(图1,2)。观察组采用下腔静脉滤器+CDT+髂静脉支架治疗(图3,4)。所有患者均常规植入Cordis可回收滤器,CDT治疗5~7d。治疗结束后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观察组在CDT治疗结束后经造影明确髂静脉狭窄位置行髂静脉支架植入,同时行腔静脉滤器取出。先充分预扩张髂静脉狭窄闭塞处,后置入Wallstent支架(美国BostonScientific公司),定位于髂静脉狭窄闭塞处,髂总及髂外静脉支架一般选择直径12~14mm,股总静脉选择直径在10~12mm。对于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的病变,支架进入下腔静脉的长度控制在1cm以内[4,5]。在近股总静脉或者合并股总静脉的病变,明显影响血流,则需要跨髋关节植入支架。

术后选择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于VTE患者,拜瑞妥与传统抗凝方案疗效相当[6],服用华法林患者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调整至2.0~2.5;利伐沙班应用参考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指南。所有住院患者出院时均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12个月,评估髂静脉通畅程度及临床症状变化。观察患者患肢沉重感、肿胀、静脉曲张、色素沉着及溃疡等一般情况和DVT的复发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的发生率。

图1对照组左下肢DVT

Figure1DVTofleftlowerextremityincontrolgroup

A:inferiorvenacavafilter;B:femoralveinthrombosis;C:iliacveinthrombosis;D:CDT;E:externaliliac,femoralveinimagingafterCDT;F:obviousstenosisof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zy/7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