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60627/4885172.html
关
注
献血反应
保障献血者身体健康
让每一次捐献过程都是快乐安全之旅
本文以国家《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为参考,但又不照本宣科,同时结合一线采血实践,较为详尽系统的为大家讲讲献血不良反应。
好好听,涨姿势的时刻到了。
什么是献血反应?
献血反应,它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后出现的穿刺部位局部出血、疼痛、过敏或者全身性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
献血反应的分类及表现
局部反应
1、穿刺不成功和血流减慢
2、血肿及瘀斑
3、误穿动脉
4、神经肌腱的刺激及损伤
5、局部炎症
6、一般性手臂疼痛
全身反应
1、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轻微的口唇或肢体麻木感。
2、中度:除轻型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
3、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引起献血反应的诱因
1、精神过度紧张:这是发生献血反应的最重要的因素。初次献血者或多或少都有些恐惧感,主要原因是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较少,有思想顾虑、心理恐惧,尤为明显的表现是仅在采集少量血标本时即发生反应。也有当看到他人献血或发生不良反应时,自己十分紧张,尚未采血或刚刚采血即发生晕厥,这称之为连锁反应,完全是由精神因素所引起。对于多次献血者,当然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发生献血反应。而惧怕采血针头过粗,怀疑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过关,害怕二次穿刺引起血管渗漏或血肿,则会因扎针时的疼痛和献血前恐惧心理而引发献血反应。
2、献血前身体状态:人体在疲劳、休息不佳或环境不适应的时候,身体处于一个相对于正常情况下比较敏感且脆弱的状态。比如会晕车的人,很容易在流动献血车采血时发生献血反应,实际上是晕车症状的再现,采血只是诱因哦。同时,空腹、熬夜或身体状况欠佳者也容易诱发献血反应!
3、晕针晕血: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献血者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晕血是见血或者流血之类的情形,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潜在的恐惧体验。两者形成的原因,其实都是精神紧张所致。
4、献血环境不理想:人员拥挤、声音噪杂、空气污浊、气温较高、献血等候时间过长等,容易使献血者心情烦躁,进而诱发献血反应。
5、工作人员的采血技巧和服务态度:过分粗暴、直接、不加沟通或不够熟练的穿刺技术,都会在采血过程中对献血者造成不愉快的感官体验及心理阴影而诱发献血反应。
预防及处理
1、局部不良反应的处理
(1)穿刺不成功和血流减慢
调整针头的位置,重新穿刺或放弃采血。这里有个问题,就是碰到这种情况,每个人的感觉及对疼痛的耐受值都不一样,因此作为献血者要和护士及时沟通。同意让护士重新调整针尖位置的就适时告知,如果不同意就告诉护士拔针放弃采血。
(2)血肿及瘀斑
因血液从血管穿刺处渗出并在皮下软组织中淤积所致。如存在明显肿胀,即为血肿。如不存在明显肿胀,即为瘀斑。主要表现为皮肤瘀斑、变色,肿胀及局部疼痛;随着血肿体积增大,出现肿胀,肿胀压迫周围组织,压迫强度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周围组织的疏松程度。压迫神经时可导致神经症状,如放射至前臂和手的疼痛以及血肿周围的刺痛。血液淤积于前臂前侧深部的肌肉和肌腱组织之间形成的血肿,初期难以被发现,血肿增大时,压迫强度加重,常出现神经刺激、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症状。
瘀斑和血肿可以说是献血局部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大多是由于穿刺技术不佳及献血后压迫针眼不当所致。对于瘀斑,献血者如已离开献血点则可以自行处理: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一二周后淤血则可自行吸收,自行消散。对于血肿,则不提倡个人处理,可拨打献血服务热线或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治疗。
(3)误穿动脉
刺入动脉,是指采血针刺入肱动脉或其分支,表现为肘部轻度疼痛,所采集血液呈鲜红色,采血针随动脉搏动而跳动,血袋异常快速充盈。如处理得当,可不形成血肿,也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但是刺入动脉引起大血肿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概率也较高。
当然这是护士个人穿刺水平的问题,但作为献血者您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因为保护不当,动脉出血易引发危险。处理的方法是在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棉球或敷料,用手指牢牢压迫10分钟后扎上止血带,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不出血为宜,避免做剧烈运动及负重,随时和采供血机构保持沟通联系。
因为这种情况极易出现:迟发型出血。即在献血者离开献血场所,解除穿刺部位的按压或包扎绷带之后,穿刺部位重新自发性出血。所以在采血结束按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部位的正确及时间的长短,献完血手臂不要用力或托举太重的物体。但这种反应发生率极低,因为现在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都相当过关。
(4)神经肌腱的刺激及损伤
这个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
神经刺激:因血肿压迫神经所致,表现为与血肿部位相关的神经放射痛或感觉异常,但血肿可不明显。疼痛并不是在穿刺进针时即刻发生,而是在穿刺后一段时间,当血肿达到足够大时才出现。
神经损伤:采血针进针或拔针时损伤神经,在穿刺进针或拔针时立刻发生放射性剧烈疼痛,常伴有感觉异常。有些献血者会疼得当时忍不住叫出声来。
肌腱损伤:采血针刺伤肌腱,在采血针进针时立即出现的局部非放射性剧痛。
(5)局部炎症
血栓性静脉炎:与血栓相关的静脉炎症,表现为穿刺部位附近沿血管走向的局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发生在浅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皮下有红色条索状物硬结,触痛明显。
局部皮肤过敏:献血者采血部位皮肤对采血过程中使用的医用耗材产生过敏反应,采血部位皮肤出现皮疹、肿胀和瘙痒。
局部感染:采血穿刺部位的感染性炎性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炎性渗出。
(6)一般性手臂疼痛
献血时或献血后数小时内手臂出现局部放射性疼痛,但没有其他表现,因此我们不宜将其归入神经刺激、神经损伤或肌腱损伤,只当作一般性手臂疼痛处理。
2、全身性不良反应的处理以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其诱因包括献血者心理生理因素以及血容量减少等。多数症状轻微,表现为全身不适、虚弱、面色苍白、出汗、焦虑、眩晕、恶心。少数比较严重,可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抽搐或大小便失禁。如发生晕厥和摔倒,可导致意外损伤。
(1)轻度献血反应处理: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血供;松开或脱去紧身衣物,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床或椅边放一容器,以防呕吐;充分的休息,喝平衡盐液或饮料;恢复后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在确保自己已完全恢复后方可离去。
(2)中度献血反应处理: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请血站医生或护士查看;松开或脱去紧身衣物,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床或椅边放一容器,以防呕吐;减少恐慌情绪,确保有人看护。恢复时间可能延长,喝平衡盐液或饮料;如有明确禁忌症的话,尽量以后不要再献血;同样保证在离开前已完全恢复,且离开时最好有人陪同;如无陪人,则要安排好自己回家的交通事宜。因为中度反应容易出现反复、延迟及加重,有些献血者会出现独自出行后晕倒在街道、超市及公交车上,进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情况及人身伤害。
(3)重度献血反应处理:首先重度献血反应发生的概率极低,其次发生重度献血反应后血站会有专业医生对你做相应的急救处理;你要做的就是不要恐慌,配合医生治疗,大多数重度反应者在献血车上经专业医生处理后都会康复,血站会对每一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负责。由于“重度献血反应”的处理比较复杂及专业,故在这里不做赘述,以后将专章讲解。
根据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将它细化后分组如下:
细化分组a)根据是否发生晕厥进一步细分为:晕厥和无晕厥2个亚类;
b)根据是否伴有损伤进一步细分为:损伤和无损伤2个亚类;
c)根据是否在献血场所发生进一步细分为:在献血场所发生(当场)和离开献血场所后发生(离场)2个亚类。
备注说明:
在献血场所,献血服务工作人员能够对献血者进行观察,并对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适当处理。
献血者离开献血场所后,献血服务工作人员无法对其进行观察和照护。
所以这就要求献血者在献完血后,尽量要留存采供血机构印制的《宣传手册》及献血服务卡。《宣传手册》上一般备注有献血前后的各种注意事项,献血服务卡上印制有采供血机构的服务电话,如有不适,可方便与他们及时取得联系。
下面单独讲一下“单采血液成分”相关不良反应
单采成分不良反应枸橼酸盐反应:枸橼酸盐是单采血液成分常用的抗凝剂,通过螯合钙离子而发挥抗凝作用。在单采过程中,较大量枸橼酸盐回输到献血者体内,可引发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神经肌肉系统的表现主要有口唇及口周发麻、面部麻木、头晕、抽搐、颤抖、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腕足强直性痉挛、抽搐。心血管系统的表现主要有低血压、心律不齐、心电图QT间期明显延长。
溶血反应:献血者红细胞膜脆性高或在单采过程中红细胞受到损伤所致。主要表现有寒战、发热、烦躁、胸痛、背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面色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全身出血及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等。
全身过敏反应:献血者对一次性单采耗材灭菌剂或者在单采粒细胞程序采用的添加剂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有荨麻疹、眶周水肿、呼吸困难、唇周发红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低血压甚至休克。
空气栓塞:较大量空气通过单采设备或者破漏管路进入静脉系统所致,是单采的罕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心动过速、低血压甚至休克。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医学知识,大家了解后也不必过度紧张,因为单采成分血基本都在血站采血室内进行,血站医生护士护理的非常到位,即使极少数人发生以上反应,工作人员也会给予专业化处理。
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评估根据是否需要治疗和结局,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可分为:重度不良反应和非重度不良反应。
具备以下任一条件的献血不良反应可判断为重度不良反应:
a)献血不良反应导致住院并采取以下任一治疗措施:
1)防止机体功能受到终身性损害或损伤的治疗;
2)防止死亡的治疗。
b)献血不良反应导致明显残疾或功能不全,且在献血后持续存在1年以上。
c)献血不良反应出现后发生死亡,死亡原因可疑、可能或肯定与献血有关。
不符合上述重度不良反应判断条件的不良反应即为非重度不良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相关性的评估根据证据的支持力度评估不良反应与献血的相关性,不良反应与献血的相关性分为以下5级:
a)1级:肯定相关,支持献血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证据确凿,不存在合理的质疑;
b)2级:可能相关,证据明显有利于支持不良反应与献血相关;
c)3级:可疑相关,证据无法确定不良反应与献血相关还是与其他因素相关;
d)4级:可能无关,证据明显有利于支持不良反应与其他原因相关;
e)5级:肯定无关,支持献血以外的其他原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证据确凿,不存在合理的质疑。
好啦,关于《献血反应》的话题今天就讲到这里。根据以往采供血机构的统计数据,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还是很低的;献血者献血前后只要严格按照献血的注意事项做好应对,一般是不会发生任何献血反应的。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喜欢学习的小伙伴可以继续点击“阅读原文”,今天的科普小礼包是:《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
●上海医生朋友圈晒献血,被人称“装逼”
●夏至丨夏季献血《应对指南》收好了
●从全血到血小板,您“转战”成功了吗?
●采血日记丨惭愧,原来你是这样的献血者
●戏说“血荒”
图文来源:无偿献血宣传科普在线
往期推荐01捷途凯翼汽车专营店特大利好消息
—END—在出行程中
您有问题
可以随时提出来
我们会根据您的问题
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在节目中给大家统一答复
请记住我们的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直播间97
24小时新闻
广告合作-
1392003(微同)
感谢大家编辑:孙钰茁
审核:李新敏刘浩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