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甘露醇对小儿血管的损伤

怎么能确诊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6856851.html

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脱水药物,在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方面被广泛应用。甘露醇对血管刺激性强,易引起疼痛和药物外渗,一般建议深静脉应用。由于会增加患儿痛苦,家长一般拒做深静脉置管[1]。因为甘露醇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且患儿合作欠佳,易损坏患儿静脉,造成用药困难,甚至延误抢救[2]。

正确使用留置针可较好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加上合理的静脉保护,可以大大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预防性护理

1.1

全面评估患者

全身及局部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部位,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做到一针见血。血管选择: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易于固定的静脉血管,避开关节及静脉瓣,防止活动时发生药液渗漏。首选前臂静脉穿刺,其次选择贵要静脉、大隐静脉等。避免在血液循环差的部位穿刺,以降低血管损伤,保护血管,防止渗漏。由于偏瘫患者患侧血液循环差,一般选择健侧穿刺。

1.2

选择合适留置针

采用临床目前常用的品牌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并注明穿刺时间,留置时间少于3d。甘露醇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时期、不同剂量,遵医嘱,q4h,q8h,q12h,静脉滴注。按量及时,保证液体快速顺利输入。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减少甘露醇对血管壁的刺激。正确掌握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法,输完甘露醇后静脉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5ml,再行肝素帽封管,减少甘露醇液体在局部的滞留时间。

2、

减轻滴注过程中疼痛的方法

2.1

翻转针柄固定

甘露醇静脉滴注时因渗透压高,静脉滴注速度快,静脉可造成不同程度损伤,轻者仅有局部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出现无菌性静脉炎,表现为穿刺点向上的皮肤发红、炽热感,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呈硬索状,反应疼痛程度的神经主要分布于静脉的表层皮下[3],翻转针柄可使针尖斜面对血管下壁,相对远离或避开了对体表敏感神经末梢的刺激作用,使疼痛发生率降低。

2.2

水胶体透明贴覆盖穿刺点周围皮肤

透明贴是一种水胶体新型敷料,密闭的半透明膜能保持局部的低氧张力,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组织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加快吸收渗液,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和代谢;水胶体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保证局部组织正常的代谢功能,防止皮肤坏死[4]。康惠尔透明贴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能较好地预防静脉炎,它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患儿的痛苦。

2.3

局部热敷

由于甘露醇药液的温度低于体表温度,输注速度快且刺激性强,注射部位发凉可增加疼痛感,可在在手下垫暖手袋,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达到减轻疼痛的作用,使用时水温保持在50-60℃,防止烫伤。

2.4

防止外渗

甘露醇为高渗药,少量渗入皮下可产生疼痛,大量则可造成组织坏死。静脉滴注时应经常观察注射部位,如有红肿疼痛,立即停止输液,可用硫酸镁湿敷及行普鲁卡因封闭,或将2-3mm的新鲜土豆片外敷于红肿处,待土豆片干后更换数次。马铃薯内含有茄碱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强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加速漏液的吸收,一般可在4-12h使局部水肿减退甚至消失[5]。另外,马铃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有利于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可保护皮肤免受炎症侵害。

参考文献:

[1]韩雪玲,胡淑芳,张文香,等.甘露醇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处理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37(4):-.

[2]马海燕,孙桂莲.长期静脉输液病人血管保护[J].当代护士,(9):9.

[3]范作升,孙俪荣,薛宗勇,等.纠正静脉补钾疼痛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7(12)1-2.

[4]薛敏,贺云霞.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延长骨科患者使用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留置时间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6(02):-.

[5]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来源:中卫护研院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zy/4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