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是由于从静脉中输入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或静脉内长期放置的塑料导管所引起的局部静脉化学性炎症,或是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不规范的操作而引起的损伤性感染。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具有抗氧化、抗炎、改善血液循环和消肿等药理作用,常被广泛用于脑水肿、创伤或手术后所致肿胀,也用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但在临床使用中患者常存在针刺处及其走行血管处有放射性疼痛,影响血管弹性,即易发生静脉炎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并直接影响到该药的临床应用。
附静脉炎的判断标准
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
Ⅰ级为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
Ⅱ级为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Ⅲ级为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防护措施控制药物温度有相关报道指出,在温度为30℃~35℃之间时,七叶皂苷钠对血管的刺激较小,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时可以在1天内达到稳定的状态。由此可见,可以采取对所输液体加温的方式来减少输液颗粒的产生,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保护性使用静脉
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来进行输液,尽量选择血量畅通的大静脉,进针要熟练,避免对血管造成刺激,防止造成感染。在输入多瓶药液时,注意输液顺序,避免相同刺激药物顺序太近而增强对血管的刺激,引发静脉炎。如输液部位肿胀,应立即停止输液,拔出针头,换选静脉重新输液。在一些报道中有提出,首先滴注生理盐水,再利用肝素钠封管,可以有效的使血管适应将输入的刺激性药物,降低静脉炎发生的风险。
调整药液的pH值
pH值对七叶皂苷钠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pH值在7.4左右可以使七叶皂苷钠更加稳定,减少输液颗粒,极大的避免了静脉炎的发生。
采用精细过滤输液器
传统的输液器过滤能力低,不能有效的过滤液体中可能导致静脉炎产生的细微颗粒,而精密的输液器过滤程度高,可以有效的减少液体中细微颗粒进入血管,降低了对血管的刺激,减小了血管疼痛程度,有效的控制了静脉炎的发生。
加强巡视输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各种输液反应。在患者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注意患者输液情况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输液部位如有红肿、胀痛等现象,需要立即停止,换选静脉继续输液。
预防性给药
随着七叶皂苷钠在临床上运用广泛,很多临床研究显示局部使用麻醉药可以减轻血管的疼痛症状,减少了血管对刺激产生的应激性,有效的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也有研究表明,血管扩张药物可以解除痉挛,减少刺激性药物对血管所造成的刺激,有效的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的可能。
综上所述,适当调整输液pH值、静脉内和静脉外预防性给药和保护性使用静脉降低药物微粒等,这些预防和护理措施均可有效地减少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时静脉炎的发生,在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时,应根据临床实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让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原因及防护措施
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例的原因及防护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NICU护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