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艳
医院
关键词:化疗性静脉炎中医外治护理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抗肿瘤药物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重要的给药途径,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冲击化疗造成的机械刺激以及高浓度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可导致化疗性静脉炎(chemotherapyinduecdphlebitis,CIP)[1]。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进入血管时浓度高,刺激性大,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药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毛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严重影响了化疗的顺利进行,它不仅给患者增添了痛苦,也给护理人员再次穿刺带来困难。近几年,虽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化疗患者带来了方便,但由于经济、血管条件及患者对导管材质过敏的限制,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多年来我国的国粹中药在临床上也总结出很多预防CIP的方法,对预防CIP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病因病机
在中医古典医籍的描述中,CIP类似“恶脉”“脉痹”“青蛇毒”等疾病范畴[2]。关于CIP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化疗药物属热毒之物,静脉炎是反复穿刺以及药物刺激等多种原因导致局部脉络血行不畅,血淤滞阻,不通则痛,气血不畅。津液输入受阻肿胀;淤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精气血俱伤,故肿痛并见[3]。
2中医治疗基础
中药敷药法为传统的中医护理手段,其主要方法是将药物敷于患处或穴位,以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去瘀生新等功效,属中医外治法。
3预防措施
针对化疗药物发生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预防是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重要措施。
3.1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通路
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最好选择CVC、PICC、PORT,避免疗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症状,提高护理质量[4]。在诸多条件限制下,静脉输注强刺激性、高浓度的化疗药(如长春碱类、盖诺等)时应选择血管弹性好、回流通畅、血管内径较粗、便于观察和穿刺的部位。提高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进针后妥善固定针柄,并询问病人穿刺部位有无疼痛及其它不适,加强病房巡视,输液完毕后拔针并按压针眼处3~5min。
3.2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作用
化疗前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ml冲洗静脉。同时静脉推注多种化疗药时,应先给刺激性强的,中间用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间隔注射。多种化疗药物输液时间隔给药,间隔时间10-15min,其间输注等渗液不得少于10ml[5]。
3.3提高病人自护能力
化疗期间,加强化疗药有关知识的宣教,教会病人自行观察静脉输液,观察渗漏的症状及体征、穿刺部位有无回血、肿胀或疼痛,使静脉炎、渗漏等早期症状得以及时发现和处理[6]。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对化疗毒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有了正确认识、能够积极配合护士处理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意外事件[7]。
3.4中药预防
3.4.1单剂李克华等[8]用马齿笕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无毒副作用,效果好。杨小红等[9]报道紫草膏对化疗性静脉炎防治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紫草膏外涂能明显减轻对血管的损伤,从而保护血管,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熊咏萍[10]用五黄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显著,受到患者好评。李金涛等[11]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搽予静脉,观察组例中,0度例,Ⅰ度21例,Ⅱ度2例,Ⅲ度0例。李香云等[12]对海藻外敷进行预防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只有4.76%。毛亚平等[13]对海带泥冷敷保护静脉,静脉炎发生率为5%。俞琦等人[14]研究报道诺维本注射后局部外敷季德胜蛇药(蛇药片加食醋调成糊状),其范围从穿刺点前端0.5cm处,沿静脉走向4cm×2cm×3mm。每日换药1次,持续用药72h。研究表明季德胜蛇药外敷抑制其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阻断静脉炎的进一步发展,减轻炎症疗效。能降低诺维本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并能减轻静脉损伤程度,具防治静脉炎效果。
3.4.2中药加物理疗法孙红等[15]研究湿润烧伤膏加冰敷观察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用冰敷。陈伟月[16]等研究温水泡手配合活络油外搽按摩运动,静脉炎发生率为6%,总有效率为92.5%。齐增平等[17]对红外线照射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5-氟脲嘧啶所致静脉炎进行了研究,治疗组发生静脉炎为12.2%,对照组为95.12%,明显优于对照组。
3.4.3复方制剂叶文娟等[18]在静脉滴注化疗药同时,用纱布浸渍抗炎I号制剂外敷局部,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37%,而且成本低,方法简单。陆红等[19]报道姜醇联合紫花烧伤膏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使用发泡性化疗药的预防中静脉炎发生率为26.82%,非发泡性化疗药发生的静脉炎为3.38%,有效预防了静脉炎。石萍[20]用五味消毒饮蜜膏涂于静脉上方预防静脉炎,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疗效优于对照组。章春芝等[21]用牛黄解毒片加蜂蜜调成糊状外敷与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作对照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11.1%,疗效好于利多卡因。孙建等[22]研究证实,水调散蜂蜜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显著优于50%的硫酸镁湿敷。薛焕芬[23]将晾干后的干丝瓜络剥去外皮,除去丝瓜络内的瓜子,在煤气灶上用中火烘焙,将丝瓜络干烧成炭,研成粉末后与蜂蜜按1∶1.5的比例调成糊状,给使用化疗药物的癌症患者湿敷,结果显示其预防静脉炎和缓解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吕云玲等[24]抑钾消炎同步湿敷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中,用血管彩色超声来判断静脉炎的结果,其静脉炎的发生率只有2.7%,没有发生皮肤变色及组织坏死。关明媚等[25]将抵当汤纱布湿敷预防多柔比星化疗患者的静脉炎,结果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疗效优于对照组。刘海晔[26]报道地榆油纱条预防长春瑞滨所致CIP,发生Ⅰ度的静脉炎5%,没有发生Ⅱ、Ⅲ度CIP。谢芳珍和王丽娟[27]用丹参、当归、元胡、泽泻、牡丹皮、赤芍、乳香、没药、肉桂和丁香自制成消瘀止痛膏,其治疗静脉炎的效果优于50%的硫酸镁。其他研究证实桂林西瓜霜[28]对化疗性静脉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4小结
静脉炎是输注化疗药物的常见并发症,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转变,CIP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30]。中医药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取材方便,方法简便,病人易于接受,具有简便、廉价的优势,并且有肯定的疗效。医务人员在执行化疗时一定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合理选择静脉和导管,科学用药,减少损伤,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尽量避免药物渗漏,对已发生局部损伤者,积极有效地处理,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及费用,提高化疗效果[25]。
参考文献
[1]HalpermN,BettesC.GreensteinR.Federalandnationwideinter—sivecareunitsandneahhcarecosts[J].CritCareMed.,22(12):—.
[2]董燕莉.新鲜芦荟外敷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7(18):.
[3]张丽.化疗性静脉炎的中医药防护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15(11):42-44.
[4]徐菊玲,朱冬红.浅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7(20):.
[5]郑春辉,王凤,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39(9):-.
[6]涂春梅.系统性健康教育对预防与减少化疗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17(9):-.
[7]张艳.血液病化疗时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2(3):.
[8]李克华,冯俊霞,张衍.马齿笕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对照研究[J].吉林医学,,29(15):.
[9]杨小红,王娅南,孟景娜等.紫草膏对化疗性静脉炎防治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6(9):-.
胡丹艳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