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输液,用药怎能安全这个错北京大医

我们应用药物是为了保障和恢复健康,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之一。而如今的医疗现状是静脉用药泛滥,在有些人看来,到医院不静脉用药就是大夫不给自己进行治疗,忽视自己。仅年的数据显示,我国静脉用药总产量平均每人八瓶,远超国际标准。如此繁重的静脉治疗压力和静脉用药肆虐情况的下,静脉治疗真的只「治病」而不是「致病」吗?

暂且不说静脉治疗的各种并发症,如外渗、渗出、静脉炎、血栓形成、感染等,但就查看药物说明书时,各药物都有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甚至毒副作用。我们经常会看的「此药物不得与其他药物同时应用」、「此药物不与某某类药物同时应用」、「此药物半衰期多长时间,应用间隔时间至少多少小时」、「此药物某某人慎用或禁用」、「此药物对某系统的不良作用」等。普通大众看着这些不良作用就够吓得心慌了,这是治病还是找病呢!而专业人士能看到更多内容,有些药物对溶媒也有明确的规定,很多药物有避光和输注时间的限制,基本所有的药物都有配置到应用时间的限制。这些要求一旦不能严格达成,药物成分起了化学变化,减弱药效还略可接受,不幸的是产生新的有害物质,就真得是「致病」了。

与静脉用药要求如此严格相矛盾的是可怜的床护比和日益激增的加床率,尤其是任务繁重急诊科和输液大厅。

医院转诊来后,经常会带来一种双头输液器,可以同时连接两瓶液体,这样确实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可以节约出一次更换液体的时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同事说在我未入院之前,医院也曾用过这种输液器,但是后来护理部认为这样的输液器用药安全性不足,淘汰了。

确实,虽然这种输液器的双头分别有调节器控制,但是没有自动止流和排气装置,一旦一路液体输完有空气进入输液管路未及时发现,而开始另一路液体时,在压力作用下空气就会输入病人体内。另外两路液体一起挂好也有病人和家属自己操作的可能性。而且长时间暴露于病房中,污染的概率大大增加。

前几医院看门诊,因为到的太早,就参观了医院的急诊科,看看他们的病人状况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准备学习一下。

急诊是一个很大的科室,细致的划分成各个系统,如神经内外,胸部、腹部、重症等。每一个病房里基本都有加床,楼道里也是加床。输液大厅都是椅子,几乎每张椅子上都有病人,而护理人员远远不足,呼叫声此起彼伏。

他们的输液架上都挂着四五组液体,有的甚至更多,仔细观察才发现全部的液体都是用输液管相连的。如此一来,把所有液体相互连接之后就不用再一瓶瓶更换,只等着输注完毕拔针即可。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是我见过的效率最高的工作方式。但是,如此一来在重力的作用下,相互连接的药液,互相混合,那跟一瓶溶液里加入多种药物有什么分别呢?!即使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混浊、沉淀、变色等情况,就能够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吗?况且,配置时间过长,暴露时间过长,安全性也大打折扣。

医院做不到现配现用,做不到每两瓶液体之间冲洗管路,但是绝对不会出现两瓶液体同时输注的情况。在首都地区排医院都是这样的现状,可见我国的静脉用药安全状况是多么严峻。这也是我尽量避免家人住院输液的原因,因为我不确定输到血管里的是「药」还是「毒」,不确定收益率是否得当,只能一刀切的杜绝。

住院病人基本都要接受静脉用药,而静脉用药安全现状如此触目惊心,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只是单纯地完成静脉用药任务,而丝毫不考虑它的效果和后果。这个问题早已是迫在眉头,身在临床的我们却视而不见。

投稿邮箱:

qq.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治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zy/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