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脂肪乳易导致静脉炎,我想这一点我们几乎都知道。
脂肪乳作为供静脉输注用的灭菌脂肪乳剂,可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且无氨基酸和糖类溶液高渗透压的缺点,是静脉营养的组成成分之一。
临床上常应用于严重烧伤创伤术后患者及恶性病变等营养不良的患者。
但是脂肪乳浓度较高,静脉输注时对血管的刺激较大,易引起疼痛甚至诱发静脉炎。
因此,明白如何预防和降低脂肪乳剂所致静脉炎的发生,是保障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关于静脉炎我们来系统回顾一下:
静脉炎主要是由于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或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
像输液微粒,溶液的渗透压,溶液的PH值,静脉穿刺部位,输液滴速,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患者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是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它是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若反复发作还会进一步导致菌血症或深静脉血栓形成。
掌握静脉炎的分级标准也至关重要。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分级判断标准:1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2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3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能触及硬结。
应用脂肪乳的患者发生静脉炎主要是由于脂肪乳的药物浓度和渗透压都比较高,微粒直径比较大。
其乳糜微粒直径为10um,与天然乳糜微粒直径相似,单独输入刺激局部血管皮肤会引起疼痛不适,红肿以及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死亡,使血管呈条索状改变。
了解了以上这些,最重要的是知晓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以下八点我们必须牢记于心:
1、用药前应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及药物的毒性作用。
在使用易诱发静脉炎的药物时,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
2、正确选择静脉穿刺。
避免在患侧肢体穿刺,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尽量一针见血,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造成静脉壁的损伤。
3、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渗透压高,刺激性强的药品时,应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易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
避开关节及静脉瓣,防止活动时发生药液渗漏。
一旦发生渗漏,可保留针头用无菌注射器回抽,尽可能减少渗漏到皮下的药液,使局部刺激症状减轻到最低,必要时用0.4%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4、尽量选择精密输液器。
因其末端过滤装置能有效滤除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减少微粒对血管的刺激,使药物均匀输入。
5、合理安排输液。
先输入高渗,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后输非刺激性药物。
且输注高渗药物前后予0.9%NACL溶液冲管,这样可以稀释局部静脉内的残留液,使渗透压降低,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6、有研究比表明,在输液的过程中,选用脂肪乳与其它无配伍禁忌的液体同一血管滴注。
脂肪乳输液速度缓慢为15-20滴/分,另一液体设为40-60滴/分,可以大大降低单位时间内输注脂肪乳的浓度,渗透压和微粒直径,因此减轻对局部血管的不良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7、局部热敷。
对输液部位采取局部热敷,可以减轻高浓度液体对局部血管的化学性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8、规范临床用药安全。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并注意控制输注时间,避免长时间输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
严格交接班,做好巡视,严密观察输注部位周围的皮肤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更换输液部位,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那么,大家还有什么更多更好地方法吗?欢迎留言相互探讨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明利,丁健春,康维明.脂肪乳剂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营养杂志,,16(3):-.
[2]陈声陶,张祝花.精密输液器降低脂肪乳所致疼痛及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当代护士,,5:-.
[3]方丽梅陈浩.精密输液器对减少脂肪乳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安徽医学,,33(7):-.
[4]FrankGe,崔晶晶.输液导致静脉炎的因素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2):36-38.
[5]陈亭,卢嘉渝,杨晶等.水凝胶湿敷治疗脂肪乳剂外渗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西南国防医药,,22(11):-.
—END—
资料推荐:高清版50项护理操作视频领取方式:扫码添加为第2美小护为好友,回复“高清”,免费领取推荐阅读:
18个省市护理岗位高薪招聘中,不限学历、公立等
全国护理应届生招聘汇总,不限学历、平均月薪8k
国庆值班被患者打骂,「你根本不配做护士」
客服:第2美小护(weixin:dxyjob)
编辑:胡梦珂责任编辑:陈朵朵
投稿邮箱:humengke
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