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YISHENG导语
微量泵临床上天天用,但是微量泵使用中的那些注意事项大家都清楚吗?先给大家看两个临床小案例。
案例一
王某,肾病综合征,全身高度水肿,医嘱予5%50ml+呋塞米mg微量泵以5ml/h泵入。因泵入药物时间过长,要求责任护士小高第一个为其输液。
这天小高第一个为王某输上液,接好微量泵转身就忙别的病人去了,大约5分钟光景,王某的爱人到护士站寻求帮助:微量泵报警,正常泵入的指示灯不亮。
我赶到病房仔细查看,原来小高用输液三通连接好输液管和微量泵延长管后,忘了打开三通开关。
案例二
梁某,多脏器衰,医嘱予硝酸甘油5μg/min持续泵入,拟行床旁血液透析治疗,责任护士就安排先输定时的抗生素,将其余液体安排透析后输入(透析会清除药物浓度)。
待到液体输完后,实习同学因为知道该病人透析治疗要暂停输液,就自行抽取肝素封管液将液体封管处理。
半个小时后微量泵报警,责任护士检查发现静脉留置针竟然处于关闭状态,而且硝酸甘油泵没有维持液维持。遂开放留置针连接维持液,解除报警。
微量泵知多少微量注射泵是一种定容型的输液泵,用于在单位时间内将液体或者药物均匀地输入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中,具有易操作,精度高,流速稳定等特点。
由于注射泵的使用大多数时间脱离了医护人员的实时监控,而且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若使用微量泵稍有不慎,容易导致纠纷,故其临床风险性不言而喻,因此,保证注射泵的安全有效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微量泵使用中报警的常见原因:1.注射液少:当药液注射至3ml以下时,微量泵会自动发出残余量报警,提示药物即将用完。
2.注射完毕:当药物注射完毕时,微量泵发出空量报警,提示药物注射完毕。
3.通路阻塞:当微量泵通路完全阻塞(如泵管折叠、针头阻塞等),微量泵会发出阻塞报警,提示注射受阻;
4.蓄电池低电量报警:提示电池电储备不足或没接通外电源。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微量泵报警的意义,及时给予快速的处理,保证药物的及时准确的进入,避免因为微量泵仪器和人为的因素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
那么在临床使用微量泵过程中都存在哪些问题呢?让我们一一道来。
1微量泵的给药速度不准确原因分析:
1.注射器安装不正确,针筒圈边未紧靠针筒座的顶馗、注射器未卡在槽内。
2.操作者设置后忘记按开始键。
3.没有用标配的50ml注射器及微量泵延长泵管。
4.微量泵不清洁,灰尘、药物,特别是高粘度药液粘附推进器,影响了微量泵的敏感性。
5.微量泵蓄电池不及时充电,导致断电时或转送病人中给药中断。
2微量泵延长泵管与注射器、针头脱开原因分析:
1.微量泵管和注射器、针头衔接不紧密,自动松动脱开。
2.由于外力作用(比如翻身,抬高床头等操作时)牵拉导致从衔接部位脱开。
3.病人躁动导致衔接处脱开。
3微量泵使用中静脉通路回血、阻塞原因分析:
1.因为微量泵每小时给药剂量较小,当病人咳嗽、呛咳、打嗝、拉大便、肢体过伸或过曲、强直、注射肢体测血压等因素均可导致静脉通路瞬间回血,血液在管路内时间过久,发生阻塞。
2.微量泵泵管及注射器、针头、三通、肝素帽等衔接处有松动或装置有破损可导致回血。
3.使用粘度高的静脉内高营养药物可导致静脉通路阻塞。
4.在微量泵使用开始或中间更换药物时,易静脉通路发生回血。
4微量泵给药发生静脉炎导致皮肤坏死原因分析:
1.微量泵给予高浓度的钾液,可达龙等药物时,虽然针头并没移出血管外,但药物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而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较高;
2.微量泵常被用来注射血管活性药物或化疗药物,这些药物的刺激性都很强,如溢出血管外即可导致组织坏死;
3.当套管滑出血管或移位时,若是微量泵给药,它不会因通路不畅而减慢注射速度,而只有外渗达到一定程度产生一定的阻力,才会发生阻塞报警或者一直注入到疏松的皮下组织间隙而不会报警。
5空气栓塞原因分析:
1.更换注射器时,操作不当致空气进入泵管内,随着继续注射而进入血管内。2.微量泵的缺憾,无空气报警设置。
护理对策1.加强微量泵操作学习,熟练掌握注射器的规范安装及设置。
2.建立微量泵注射卡,每班严格交接。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使用各种药物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节药量,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3.使用标配的50ml注射器,微量泵延长泵管。
4.注意微量泵的保养和清洁:微量泵每次用后用75%酒精纱布擦拭,特别是推进器和导轨摩擦处,以免影响微量泵速度的准确性。每月进行微量泵的自检,定期检查微量泵的蓄电池的电量,发现微量泵老化失灵的,及时淘汰。
5.加强工作责任心,增强管路管理意识,确保微量泵延长管与注射器、针头衔接紧密。每次抬床头、翻身、装卸床档、病人移动后均要检查管路的连接是否通畅,有无发生松动脱开。
6.快速判定微量泵使用中静脉回血或阻塞的原因,及时给予正确的处理。
7.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巡视,观察输注部位有无药液外渗、肿胀、局部皮肤的颜色、温度、血管走向有无条索状发红等,发现异常立即更换穿刺部位,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关阅读
微量泵易回血、堵管怎么办?这2种方法解决你的问题微量泵是临床使用率较高的仪器之一,通过控制给与活塞压力来调控速度,根据体重、分钟、小时精确计算用量,增加患者用药安全系数和有效浓度。对于需要控制输入液量的患者,可精确计算入量,精确、定量、匀速、持续地泵入特殊用药,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是,临床应用的这些微量泵在低流速率时(2-5ml/h),会存在针筒活塞爬行和流速波动的问题,也就是说部分时间处存在流速停止的现象,易回血,造成堵管。
既要保证精准用药,还要兼顾防止回血造成堵管,这就是摆在临床护士面前的一道难题。大家莫急,本文将会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先一起看看丁香园站友们的求助:
站友小A:
我们科病人常常一边输液一边要持续泵液体,所以我们常把正压留置针的白色接头换成肝素帽。可是,如此一来,就发现液体输完后,只留下泵(2-3ml/h),这时容易回血,该怎么办?
站友小B:
科里现在有一个重症心衰的病人,持续泵注多巴酚丁胺,速度为5ml/h,但该患者的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却经常凝血堵管,为避免堵管,我们同时静滴盐水带泵,速度为10d/min,24h需要ml盐水,今天主任说我们护理上给病人多进了0多ml的盐水,所以病人心衰老是控制不好。请各位同仁,谈谈你们如何调节微量泵速度?怎样才能既不回血堵管,又不增加液体输入?
此贴引发广大站友激烈讨论:
小C:我科应用微量泵1ml/h,也从没发现堵管现象。
小D:我们现在如果泵注速度在8ml/h就不用盐水带泵,不会堵管,如果低于8ml/h,就带泵缓慢静滴盐水。
小E:不知道是不是机器有问题啊?是不是该泵使用时间太长了?
小G:个人认为微量泵用于PICC之类的静脉导管更好,不存在回血等情况。如果泵的刺激性药物还是建议走中心静脉导管。
......
这就牵涉到微量泵的操作细节上的护理管理,关于微量泵在低流速率时可能出现回血、堵管的情况,医院各个品牌、型号不同的微量泵,出现回血的情况都不一样。
据笔者临床观察,静脉通路每小时微量泵泵入液体量大于8ml/h,,发生回血凝血的现象会避免。有文献报道,大于5ml/h,发生回血的现象就会减少,也有低于5ml/h,,不会堵的微量泵。
微量泵流速在5ml/h以下就需要护士密切观察,且部分微量泵还会出现报警系统反应不灵敏的情况。回血很久了,机器也不报警;所以,只要患者带泵用药,护理管理上务必要加强防范。
避免堵管:临床常用解决方法
方法一:微泵的用药量小于5ml/h,留置针另一接头处挂一袋ml的盐水,缓慢静点。一般使用输液泵的病人都在使用静脉留置针、Y型或BD安全型。如果使用头皮针,可接三通。
方法二:只要单独一路微泵的用药量小于5ml/h,就要在同一条静脉通路上走两路微泵。这样一路微泵泵注药物,而另一路微泵泵注NS3-5ml/h,那么24小时液体最多多进72-ml。这种方法要比方法1所用方法进液体量少的多。
日常还需注意以下应对策略
做好评估:评估是否是患者因素,应用微量泵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白癜风康复诊疗标准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