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痘子”,手贱挤一下,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你知道吗?脸上的“痘子”不是这么好惹的,稍微不注意,后果很严重。
案例分析
用手挤“痘”差点丢了性命
今年9月初,浙江省嘉兴市50岁的张先生发现自己左侧上嘴唇处长了颗“痘子”,刚开始没在意,不料两天后“痘子”逐渐长大成米粒状大小,有点痛,他觉得难受,就用手挤出了一些白白的东西。挤完后的第二天,张先生发现整张嘴都肿了起来,出现了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经医院检查,张先生被诊断为上唇疖肿并发左侧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一种若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的口腔疾病。此后,医院进行了长达五天的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最后脱离了生命危险。
事后,张先生表示,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只是随手挤了一下,竟酿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治疗花了三万多块钱不说,还险些丢了性命。
医生说法
长在三角区的痘痘最好不要随便挤
那么,到底什么是面部“危险三角区”?“面部‘危险三角区’是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长在那里的痘痘最好不要随便挤。”海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罗杨表示,人体大部分静脉都有瓣膜,是类似阀门的结构,可有效防止血液逆流。而面部口角水平以上的静脉缺少瓣膜,血液在外力作用下可出现逆流,在“危险三角区”发生的“疖”和“痈”等细菌感染性疾病,经挤压、挑刺、搔抓等不当刺激可使细菌或脓栓沿面部静脉逆流至颅内静脉,引发海绵窦化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脑膜炎,也可随血流播散全身导致败血症。临床表现为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头痛、呕吐、寒战、发热、昏迷、休克等,病情凶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此类病例临床并不少见,因此,应对“危险三角区”予以重视。
面部出现了“疖”或“痈”,应如何处理?对此,罗医生建议:
1切忌挤压、挑刺、搔抓、摩擦等不当刺激。
2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早期没脓点时以局部治疗为主,可局部热敷、理疗、外敷鱼石脂软膏消炎消肿,外用碘酊、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进行局部抗菌治疗。如果出现脓点或有波动感时,医院就诊以决定是否需要切开排脓。倘若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需系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3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多个疖,或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显示可能存在免疫力低下,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建议检查有无合并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艾滋病等)。
4痈是多个相邻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表现为局部红肿,表面有多个脓头,易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病人。一旦发医院就诊,延误治疗可使感染扩散加重,引起头痛、寒战、发热症状,甚至败血症。治疗时应及时系统使用抗菌药物,可外用鱼石脂软膏、50%硫酸镁溶液湿敷或配合理疗,局部形成脓肿后应及时切开引流处理,也可配合中医药清热解毒治疗。
5治疗期间应注意皮肤卫生清洁、注意休息、避免饮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来源:南国都市报见习记者:林师堂
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编辑:吴雅菁实习生:吉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