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静脉输液能引起这种病你别吓我

点击↑省直三院即可订阅本   患者王某(化名),女,48岁,因“双手背留置针输液后伴左上肢疼痛”为主诉来我院就诊,大夫查体发现:双前臂皮下可触及条索组织压痛,便申请做双上肢血管超声检查以明确病因。

超声所见

左侧头静脉下1/3至腕关节处管腔内可见低回声充填,与管壁分界不清,范围约43mmx4.6mm,压之不能闭合,CDFI:该处管腔内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显示。

超声提示

左侧头静脉下1/3至腕关节处异常回声,结合病史,考虑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听见“血栓”俩字我就怕,这到底是个啥?

静脉炎(全称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

少数病人可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

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等,较常见的是外科手术后引发本病。

我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这种病?有什么临床表现吗?

1.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局部疼痛,表现为发红呈条状或网状,有压痛性索条沿静脉走向,1~2周后红肿消退,代之以色素沉着,及硬如绳的索条。少部分病人可伴有全身在不适。反复发作的静脉炎,伴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机化后变硬。

2.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具有间歇性、游走性和全身各处交替发作的特点,是人体浅静脉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合并女性生殖器官及胰腺肿瘤。

3.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壁浅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亦称Mondor病。

  诊断通常不困难。患者主诉沿静脉走向部位,同时出现疼痛伴有条索样结构或结节,常合并静脉周围炎症反应而引起累及静脉处发红。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与一般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无异,其表现为某一区域内,骤然出现线状或网状红肿条索状物,有疼痛和压痛,初时质地较软,随后逐渐变硬,红肿充血逐渐为色素沉着替代。

  在长期发病过程中,发作具有间歇性,呈迁徙性地、此起彼落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所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条物可布满全身。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诊断较困难,诊断率为62.4%。如果有置管输液史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败血症,行血培养2次同样菌株阳性,在排除酿成败血症的其他原因后,应探查静脉。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和CT检查中可排除深静脉和腔静脉段血栓形成。

关于静脉炎你需要知道更多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答:①静脉壁损伤:如静脉穿刺插管、静脉注射刺激性液体和药物、细菌或真菌感染;

②静脉曲张:引起血流淤滞、静脉内膜缺氧变性;

③其他:偶尔某些癌症或结缔组织疾病侵及静脉。

2.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又是什么?

答:①静脉血流淤滞:因手术、创伤、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而长期卧床,下肢静脉曲张或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静坐;

②血液高凝状态:如烧伤、创伤或严重脱水等引起的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败血症、、急性心肌梗死或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等;

③静脉壁损伤:多由作介入性诊治操作等引起。

3.到底该如何预防?

答: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在积极纠正基础疾病的同时,应注意避免四肢、躯干等好发部位的外伤。此外,静脉穿刺过程中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及使用强刺激性药物。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植入物造成的感染。

文/赵静(超声科)

编辑/肖婧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sz/8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